-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爬树成选修课 寓教于乐or不务正业-
                    爬树成选修课 寓教于乐or不务正业?开设选修课是对其专业一种很好的补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因此课程的内容一定要有所选择。
  爬树很多人都不陌生,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一说到爬树,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就想起自己小时候上树摘果子或者掏鸟窝的情形。但是爬树居然也能成为大学课程,还是叫很多人感到吃惊。
  厦门大学爬树课受质疑
  今年秋季,厦门大学的一些大一新生在入学以后挑选公共选修课时,发现一门叫做“攀树运动”的课程居然名列其中,这让很多人感到十分好奇。
  “攀树运动”也被很多学生叫做爬树课,今年秋季首次在厦门大学开设,60名大一新生成为首批学员。根据安排,该课程在这学期的第4周~第17周授课,每周一次课,该课程共开设4个班,每个班共15名学生,分理论授课阶段和实践阶段进行学习。该课程不仅受到男生的欢迎,很多女生也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在本学期的60名学员中,女生就将近半数。
  就在厦门大学学生对爬树课感到新鲜时,爬树课也在网络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人赞扬厦门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得新鲜活泼,也有人认为厦门大学是在做秀,或者开设这样的课程是在不务正业。
  厦门大学体育部讲师吴飞腾是该爬树课的授课教师之一,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爬树课程并不是很多人所想象的徒手爬树,而是利用绳索进行爬树,它是像攀岩一样的一项正式体育运动。在运动之前,需要做精心、复杂的准备工作,攀爬者首先要将攀树的工具搬运到树下,通过抛线将树木保护器安装到位,随后安置攀爬的主绳,在绳索上打上攀爬用的各种结,最后才佩戴头盔、腰带等保护装置正式上场。
  对于很多人对爬树课安全性的质疑,吴飞腾表示,攀爬的树木都会进行前期严格的挑选,其攀爬所需要的设备也都经过安全测试,攀树时会在树上设定防下坠的装置,攀爬者被要求佩戴头盔、护目镜,穿着松身长衫长裤、安全靴后才能上树。其次,在上树前,还要进行热身活动等,因此可以充分保障学生的安全。另外,由于整个攀爬都经过了详细的前期考察和设计,也不会对所爬的树造成伤害。
  爬树课在国外很常见
  其实,设置爬树课并不是厦门大学突发奇想。吴飞腾表示,这项运动于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而后扩展到了欧美其他一些国家。而在美国,该项运动更是受到很多高校学生的青睐,目前在美国,至少有1000个学校开设爬树课程。攀树运动主要是练习如何借助于绳子、各种扣子等一整套工具爬树,完成上升、下移、旋转等动作,最终达到自由活动的目的。
  “攀树运动现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吴飞腾说,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世界各地都有了许多攀树运动的爱好者,此外还有专业的国际攀树比赛,至今已开展了36届。
  另外,攀树运动还能演变成一种职业,可以用于采集果实、治病除虫以及树木测量工作,此外还能用于科学研究,对古树、树上生物进行考察等。目前在国外,一些职业攀树工作人员的酬劳价格都比较高。
  因此,吴飞腾并不认为他们开设爬树课是在哗众取宠。“其实在我们的设置中,它就是一个普通的体育课程,只是因为在国内这样的课程比较新鲜,有很多人关注而已。”他说。
  高校对选修课实施创新
  厦门大学开设爬树课,让很多人看到了我国高校选修课开设别开生面的一幕。长期以来,我国很多高校的一些选修课设置得并不怎么样,其已经几乎沦为“拿学分课”,许多学生看重的是教师好不好说话、点不点名、好不好逃课、容不容易拿分等。对课程的意义究竟有多大,倒是并不在乎。为此,一些高校开始对选修课实施创新。
  近些年来,国内不少大学均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和“看家本领”。比如,中山大学开了一门课叫《哈利·波特与遗传学》,被网友评为“神级选修课”;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有一门“新女性必修课”,传授各种生活常识;广州大学更是开设“生死课”,教你写遗书、立遗嘱。
  而在国外,一些大学的选修课更是千奇百怪,有教学生搜索外星人的课程,有带领学生穿越自然保留地、战场、墓地的行走选修课等等,简直是形形色色。其中,在中国风靡一时的国产桌面游戏“三国杀”,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列为2012年秋季学期的选修课,和“当代油画鉴赏”、“全球疾病问题研究”等同为82门推荐的选修课之一。这门课程的中文翻译是“探索三国:中国经典小说与三国杀桌游”。按设计,这门选修课共持续14周,可以算学分,由三位老师共同授课。课程将通过书籍、表演、电影以及游戏等,让学生掌握三国这段历史。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范先佐对记者表示,由于吸取国外一些高校的经验和做法,这些年国内很多高校都在对选修课实施改革创新,有很多选修课都变得越来越个性和具有新意,但是选修课创新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其中有些选修课几乎完全是哗众取宠,并没有多大的实质意义。
  “选修课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爱好,培养或者扩大知识面的需要,其开设是对其专业一种很好的补充,有助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