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解读《乞力马扎罗雪》中哈里悲剧人生
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解读《乞力马扎罗雪》中哈里悲剧人生摘 要:《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作品中主人公哈里的悲剧人生体现了战后一代人对世界、对生活、对生命的迷惘和彷徨,也是“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难以调和的矛盾带来精神创伤的一个写照。本文主要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哈里的性格,深入展示人物的内心,让读者从一个新的视角了解作品中人物复杂的心理真实和性格特点,揭示出其悲剧人生的成因,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小说的主题。
关键词:乞力马扎罗的雪;哈里;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248-02
一、引言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是美国著名作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以下简称《雪》)是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力作,1936年发表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海明威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
《雪》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和艺术手法受到国内外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年来被西方评论家一致认为是海明威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1]对于这部作品的关注大多集中于动物等的象征意义、意识流手法、叙事结构及死亡主题等。但对哈里,这位与海明威小说中经常表现的“硬汉”形象相比略显软弱的主人公,尤其是对他悲剧命运进行的探究却相对较少。本文主要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小说主人公哈里的性格,通过深入人物的内心,让读者从一个新的视角了解作品中人物复杂的心理真实和性格特点,揭示出其悲剧人生的成因,从而能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小说的主题。
二、《雪》的故事情节及主人公哈里人物形象分析
(一)《雪》故事简介
《雪》描写了作家哈里因创作力的衰退和精神上的迷惘而感到苦恼,决定和妻子海伦一起重游非洲,希望在打猎旅行中振作精神,找回迷失的自我,因为“非洲是在他一生幸运的时期中感到最幸福的地方,所以他上这儿来,为的是要从头开始”。[2]不幸的是当他躲在灌木丛中准备拍摄羚羊时,左腿被荆棘刺伤,没有及时涂碘酒而得了坏疽。由于唯一能帮他走出非洲卡车已经抛锚,他只有等待飞机前来救援,最后在昏迷中死去。在漫长的等待中,他逐渐感受到了死亡的逼近,在他的闪念,回忆,联想及与海伦的对话中,哈里的一生浮现在了我们眼前,在他濒死时的幻觉里,哈里乘飞机飞向了乞力马扎罗山的顶峰,“象整个世界那样宽广无垠……正是那乞力马扎罗山的方形山巅。于是他明白,那儿就是他现在要飞去的地方”[3]。
(二)哈里人物形象分析
海明威以描写一战后年轻人精神上的空虚和迷惘而著称,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哈里是一个典型的“迷惘的”人物,战争的残酷和人生的无常击垮了他的梦想,使他陷入了精神和信仰的危机。但他不完全是个懦夫,面对自己的堕落与他心中未曾熄灭的梦想之间的矛盾冲突,他的内心饱受折磨,希望自己能重新开始一切。
海明威以“文坛硬汉”著称,塑造了许多具有顽强的毅力和英勇无畏的拼搏精神的“硬汉”形象,例如,他在闻名于世的作品《老人与海》中,塑造了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圣地亚哥,并喊出了他非常著名的那句“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但是在《雪》中哈里虽不完全懦弱,又称不上是一个“硬汉”。当他意识到他的灵魂已被金钱腐蚀,他的才华已在安逸中衰退,他想从这种生活中挣扎出来,但终究没有付诸行动,只是一直在焦虑中徘徊。
因此,哈里是一个矛盾的人物,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哈里这种矛盾的性格?笔者认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将有助于理解哈里是如何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中扭曲了性格,从而荒废了才华、堕落了灵魂,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人生。
三、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哈里的性格特点和悲剧人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为现代心理学奠定了基础,被誉为“精神分析之父”。
在思想发展的后期,弗洛伊德对早期的心理结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在1923年发表的《自我与本我》(The Ego and the Id)一书中,他在原有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的心理结构的基础上,引进了“伊底(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伊底”、“自我”和“超我”之间形成了特定的人格动力关系,人格结构自身是一个动态的能量系统。
伊底即“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基本的层次,表现为动物性的欲望和冲动,尤其是性冲动;自我位于中间一层,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以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代表理性的、正确的判断;超我位于最上一层,它限制本我的本能冲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