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128例临床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菌性阴道炎128例临床研究

细菌性阴道炎128例临床研究细菌性阴道炎(BV)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性细菌感染[1],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瘙痒、灼痛,白带多、呈灰白色、多有鱼腥臭味。BV可引起绒毛膜炎、早产、胎膜早破、输卵管炎等多种妇产科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经越来越受到妇科医务人员的重视,为探讨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2009年6月~2011年7月收治细菌性阴道炎患者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7月收治细菌性阴道炎患者128例(妊娠患者排除),年龄16~62岁,平均40?9岁。 诊断标准:下列4项中有3项阳性者可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①异味白带增多,阴道分泌物均质、稀薄;②阴道pH值>4?5,多在5?0~5?5[2];③氨臭味试验阳性(玻片上涂有阴道分泌物,加上1~2滴10%KOH溶液,可闻到明显的鱼腥味[3]);④线索细胞阳性(置1滴生理盐水于涂有阴道分泌物的玻片上,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见到20%以上的线索细胞[4,5])。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阴道分泌物的性状、阴道pH、氨试验、线索细胞进行检验。对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炎的患者给与口服甲硝唑0?5g,2次/日,同时阴道放置双唑泰栓,阴道给药,1枚/次,1次/日,连用7天1疗程。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疗效判断标准:治愈为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显效为病情明显好转,③、④项指标均转阴,①~③项诊断标准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好转为用药后病情缓解,但①~③项诊断标准中有2项未完全恢复正常,或④项指标未转阴;无效为用药72小时后病情及实验室指标不改善或加重[6]。 结果 128例细菌性阴道炎的患者的临床特点是:白带增多,阴道分泌物有鱼腥样臭味,多为伴有轻度的外阴瘙痒,分泌物中可找到线索细胞,pH值高达5?0~5?5。 治疗效果:128例中痊愈92例,痊愈率71?9%,显效18例,显效率14?1%,有效17例,有效率13?3%,无效1例(0?7%),总有效率99?3%。 讨论 此病患者临床有10%~50%无症状,有症状者多诉有鱼腥臭味的灰白色的白带,阴道灼热感、瘙痒。因为白带增多并不是本病的特有症状,如淋病、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都可以出现白带增多的临床症状。本病起病缓慢,自觉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检查阴道分泌物有如下特点:①pH值比正常高,达5?0~5?5;②白带为灰色或灰绿色,均质,如面糊样黏稠度,可有许多气泡;③有烂鱼样恶臭:妇女月经后或性交后恶臭加重,性伴侣生殖器上也可发出同样的恶臭味;④少数合并滴虫或念珠菌感染者可出现外阴瘙痒、阴道烧灼感或性交疼痛等。本病常可合并其他阴道性传播疾病,故其临床表现可受到合并症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如当合并淋球菌感染时,阴道分泌物可表现为明显脓性状并可出现尿痛、排尿困难等尿路刺激症状;合并滴虫感染时,可出现泡沫状阴道分泌物且瘙痒加剧,呈奇痒;合并念珠菌感染时,阴道分泌物可呈现为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双唑泰栓由甲硝唑、醋酸氯己定和克霉唑3种药物配伍组成,其中甲硝唑为抗滴虫病的治疗药,有很强的抗厌氧菌作用;克霉唑为广谱抗真菌药,可抑制敏感真菌的生物合成,对多种真菌均有抗菌活性,治疗阴道霉菌感染;醋酸氯己定为广谱消毒杀菌药,能杀死G+、G-菌的繁殖体,对阳性菌作用相对更强,药物各种组分间的药效保持各单剂的抑杀细菌、霉菌、滴虫的活性,阴道局部涂药融化后,分散于阴道黏膜表面,直接与病灶的致病微生物接触,而发挥杀灭微生作用。对细菌性阴道炎还是较为理想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以上各药的合理配方,经细菌试验和临床试验证明该药物的各种组分间在药效上既保持各味药的抑杀细菌、滴虫等生物活性,又有治疗学上的协同作用,故对治疗因滴虫、白色念珠菌、细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炎,尤其对混合感染更为突出,经临床应用效果肯定。 参考文献 1Bradshaw CS,Morton AN,Garland SM,et al.Evaluation of appoint-of-care test,BV Blue,and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bacterial vaginosis[J].J Clin Microbiol,2005,43(3):1304-1308. 2Ana C,Vallor MA,Antonio D,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cquisition,or persistent colonization by vaginal lactobacilli role of hydrogen perox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