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科学家研发星际迷航牵引波束
美科学家研发星际迷航牵引波束美科学家研发星际迷航牵引波束
纽约大学的两位物理学家——大卫·格里尔教授和研究生大卫·鲁菲纳研发出一项具有科幻色彩的新技术,可利用光束将粒子移动到光束的源头。这项技术不免让人联想到《星际迷航》中的牵引波束。格里尔和鲁菲纳表示他们已在实验中验证这项技术。
格里尔和鲁菲纳就职于纽约大学物理学系和软物质研究中心。他们表示已经研发出星际迷航型牵引波束,但只是在微观尺度下。在《星际迷航》中,一旦发现友好的星际飞船陷入危难,“进取”号飞船的船员便使用牵引波束将被困飞船拖拽到安全地带。
直到现在,这项技术仍超出物理学家的能力范畴,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利用基于激光的“镊子”型装置在二维尺度下将粒子拖拽微小的距离。格里尔和鲁菲纳阐述了一项技术,可利用光束将粒子拖拽到光束的源头。光线能够移动物体——这种特性构成了太阳帆技术的基础——但利用光线远距离拖拽物体面临相当难度。
研究中,格里尔和鲁菲纳利用这项技术让悬浮在水中的微小硅球移动了30微米。不过这项技术仍处于萌芽阶段。
□编译/杨孝文
新理论认为复活节岛巨石像“走到”目的地
根据一项引发争议的新理论,复活节岛上的古拉帕努伊人可能借助绳索拉动巨石像,利用巨石像的摇摆一点点向前挪动。形象地说,巨石像是“走到”目的地的。复活节岛面积63平方英里(约合163平方公里),矗立着近1000座巨石像,它们的起源以及由谁建造仍旧是一个谜。此前进行的研究显示,拉帕努伊人于大约800年前在复活节岛定居,他们将巨石像放置在圆木上,而后运到目的地。
根据一项新研究显示,巨石像的建造者借助绳索拉动了巨石像。为了验证这一假设,利波和夏威夷大学考古学家特里·亨特用一个混凝土巨石像模型做实验。在一个小时里,18名志愿者让巨石像移动了100米。基于这项实验,利波认为少量兼职工人就足以完成运输巨石像的工作。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认同利波的理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复活节岛雕像研究计划负责人乔·安妮·范·蒂尔伯格表示,这并不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实验。利波的团队使用的石像模型并非巨石像复制品,所得出的结论也就很难令人信服。
□编译/杨孝文
白鲸可模仿人声同科学家联系
科学家相信,一头学会模仿人声的白鲸可能一直在试着和人联系。这条雄性鲸名为“诺克”,发出像人一样的声音,这令科学家非常吃惊。他们以前认为鲸通常以完全不同于人的方式发出声音。
诺克5年前死亡,生前和海豚以及其他白鲸生活了30年,模仿人声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基金会的科学家交流过。但这头鲸惊人的声音记录在研究人员发布他们的发现时才第一次被公布于众。
研究小组建造了一个特殊的水下监听平台。监听结果显示,白鲸诺克发出一个类似于人类语言的声音节奏,同时其声音的基本频率比典型的鲸声音低几个八度,更接近于人声。
研究负责人山姆·里奇韦表示:“诺克的声纹和人声相似,却和普通的鲸声音不同。我们听到的这些声音无疑是诺克学习声音的例子。但它更非同寻常,因为鲸通过鼻道而不是像人一样用喉咙发出声音。”为发出那些像人一样的声音,诺克必须改变鼻道内压力,同时进行肌肉调整,给喷水孔中的前庭囊充气。这些研究人员指出,要做到这点很难。
□编译/杨孝文
打造侏罗纪公园?
DNA告诉你不可能
经过对从已灭绝的新西兰恐鸟骨骼化石中提取的DNA进行遗传物质衰变速率分析,以评估在大约100万年时间里的残存可能性,一支国际研究小组得出了令恐龙迷沮丧的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古代DNA再造恐龙的可能性并不存在。
根据这支国际研究小组进行的新研究,虽然短DNA片段可能存在100万年,但30个或者更多碱基对序列在确定条件下的半衰期只有大约15.8万年。研究论文主执笔人、哥本哈根大学的莫滕·艾伦托夫特博士表示他们的研究发现与此前的研究相矛盾。此前的研究声称从恐龙骨骼和古昆虫DNA片段中提取到数百碱基对。这也就意味着,1993年的科幻影片《侏罗纪公园》中的故事情节具有科学性。
艾伦托夫特说:“根据我们发现的DNA衰变速度,影片中的故事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你可能提取到极短的DNA片段,但只有少量碱基对能够存在100万年或者更长时间。”他指出早期的研究发现可能是样本被人类DNA“污染”所致。
□编译/杨孝文
复合维生素可降低男性患癌风险
美国这项研究跟踪了近15000名50岁以上的男性10年以上的时间,研究人员发现,每天服用复合维生素丸可降低男性患癌症的风险。某些群体的人被建议服用维生素补充剂,例如65岁以上老人建议服用维生素D。然而,复合维生素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有好有坏。
一些研究表明,健康的人服用复合维生素弊大于利,而另外一些研究表明复合维生素对癌症没有任何作用。
研究人员说:“许多研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