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摘要]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各个民族的语言在受到民族自身社会文化影响的同时,又反映着各自民族本身的文化内涵。如果某一个民族的人们不了解另一个民族的文化因素和文化内涵,就很难进行顺利的交流。因此,我们得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交际才能顺利地进行。因此,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容低估。 [关键词]文化差异 宗教信仰 历史典故 风俗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046-01 所谓翻译不仅是对语言进行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对文化进行传递的过程。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专家赵贤州先生说:“跨文化交际之所以成为可能,正是人类享有某些共通的文化信息;而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产生某些偏差,是因为双方不能共享另一些有差异的文化信息”。本文着重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和风俗三个方面论述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一、生存环境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生存环境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可以说是基础的,显而易见的,同时又是根深蒂固的。对习语的运用是英汉民族生存环境的差异,是语言运用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习语的产生、运用和人们的劳动生活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例如,在汉民族的文化中,中国人们印象中的东风是很温暖的,只有西北风才是很寒冷的。而英国地处西半球,海洋性气候,西风则是报告春天消息的,看如下例子: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 (在很多冬日里我总看见他,鼻子冻得发红发紫,站在飞雪和东风里。)钱哥川在《翻译漫谈》一书中认为此句的east wind,译成汉语时应该是西风或北风,这正是地理环境与我们生存环境不同的原因造成的文化气氛的不同。又如,在中国人眼里,夏天总是和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烈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常被用来描述中国夏天的词语。而英国的夏季则是温暖明媚舒适的,是一年中最舒服最宜人的季节,就像我们中国的春天一样。显而易见,英汉两个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上的不同,生存环境存在差异,观察客观事物、反映客观世界的方式和角度是不一样的。因此,翻译千万不能只照词典上的词义逐词逐句的翻译,否则不能达到有效顺利的沟通。 二、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文化在宗教信仰与历史典故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对翻译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西方人大多信基督教,认为上帝(god)可创造一切,因而有“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的说法。而中国人信奉佛教、道教,多有“玉帝”“观音”“菩萨”“慈悲为怀”等词汇。在中国文化中,有各种各样的历史典故,如“盘古开天”“牛郎织女”“卧薪尝胆”等等。在西方的文化里,很多历史典故都来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神话,还有圣经故事。请看下面例句: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when the clay beings begin to breathe.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人,而人又来自尘土。所以,英语中creation指“上帝”。而clay指“上帝创造的人”。理解了creation和clay这两个词的宗教内涵后,就可以把其译为:老师是创造的见证人,目睹着生命呼吸成长。可见英汉文化中不同的宗教信仰贯穿在其各自的语言表达交流之中。如果译者缺少对对象文化个性的深刻认识,就难以理解句子的文化内涵,这将对译文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从而达不到有效沟通。 三、风俗上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民族在习俗上有很大的差异,这对翻译必然有一定的影响。中国人把“龙”当成是吉祥的神物,有着伟大的力量,所以龙在中国文化里是至尊无上的帝王的象征,因而有“望子成龙”的说法,但是在英美国家却把龙当作是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相反的,中国人把猫头鹰当做不吉祥的象征,而英语中却说as wise as an owl,把猫头鹰当做智慧的象征。类似的例子在英汉交流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给人很新异的感觉,这就是风俗上的不同导致根深蒂固的文化差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意识到这一点,考虑风俗对翻译的影响,能使英汉民族进行有效交流。 四、结语 不论是卓越的翻译家还是出色的译评专家,都应该是具有两种文化意识和精通两种语言的真真正正的文化人。交流促进理解,沟通有助于进步,翻译则是交流与沟通的桥梁,让我们真正做好翻译的工作,架起英汉沟通的桥梁,为英汉交流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建京.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化渗透[J].大连教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