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友 世界大提琴第一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友友 世界大提琴第一人

马友友 世界大提琴第一人他出生在法国,生活在美国,但每次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却总是坚持用中文;他从小以琴为伴,却轻松获取了哈佛大学人类学的学位;他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国际大赛,但他的琴声却征服了全世界;他曾16次得到格莱美奖的青睐,却从未出席过颁奖典礼……他浑身上下充满了奇妙的组合,但又浑然一体绝无突兀之感,他就是蜚声国际乐坛的大提琴家马友友。 古典音乐界的“神童” 马友友1955年出生于极富浪漫色彩的法国巴黎,祖籍却在浙江宁波。他的父亲是一位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母亲是一位声学家。在马友友的身上,既有中国人的谦逊,法国人的浪漫,又有美国人的奔放。在马友友母亲的回忆录《我的儿子马友友》中写道,4岁时,父亲问友友除了钢琴他还想学什么,友友没有挑姐姐学习的小提琴,而是指着音乐会上的低音大提琴说:“我要那个大家伙”。马友友的音乐天赋在大提琴上展露无遗,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拉不好的巴哈曲子,他却在六岁时就能背诵三首巴哈的大提琴组曲,并在巴黎大学公开演奏。 七岁那年随父母移民到美国纽约,新来乍到的马友友和姐姐马友乘,与著名音乐家李奥纳德出一鸣惊人,台下的五千名观众包括甘乃迪总统和夫人,把惊呼和热烈的掌声毫无保留的送给这对来自东方的音乐神童。第二天,《华盛顿邮报》刊登了对这次音乐会的好评,七岁的马友友抱着大提琴的相片和美国第一夫人的相片并排登在一起。 音乐大师柏恩斯坦在1936年,邀请当时年仅八岁的马友友参加在全国电视网播出的慈善演奏会,使他的才气获得全美国的瞩目。后来马友友进入朱丽亚音乐学院,师从杰出大提琴家伦纳德“他已经非常杰出,听他的演奏我都感动得直想落泪。”这就是马友友,在15岁之前就已令前辈的音乐家折服。 才华横溢的马友友成长经历并非一帆风顺,青春期个性变得异常叛逆,他荒唐胡闹,误交损友,和“志同道合”的朋友饮酒作乐,还曾经因喝酒过量被送进医院急症室。庆幸的是马友友悬崖勒马,否则,今天的乐坛就少了一位伟大的大提琴家。 1972年,17岁的马友友在哈佛大学继续学习,他没有选择音乐,而是开始了人类学的研究。这段时光对马友友来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他感到自己上了一个新台阶。他开始把自己少年的种种失控行为放到透镜里分析,并从自己身上开始,领略欣赏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他说:“哈佛大学使我学到了怎样分析音乐,懂得了音乐是怎样组合的,又是怎样激起听众兴趣的。” 崎岖的人生拥有更多风景 在哈佛大学读书时,马友友就不断接到演出邀请函,19岁时他应英国皇家交响乐团邀请在伦敦首次亮相,引起轰动。技巧出色的马友友从来都不参加任何音乐比赛,尽管那对于不少演奏家而言是成名的一条捷径。没有音乐学院的毕业证,没有大型音乐比赛的奖杯,马友友用自己的琴在音乐厅里征服所有观众的耳朵。马友友音乐事业的转折点是在1978年,那年他是颇负盛名的费雪奖的唯一得主。而奖品之一,是让年轻音乐家和著名管弦乐团及交响乐团在各大城市联合演出。 由于多年躬身练琴,马友友的脊椎畸形弯曲,并愈加恶化,1986年,24岁的马友友接受了一场脊椎矫正手术。手术前,医生告诉马友友不能保证手术绝对成功,如果失败,他将永远不能再拉琴了,马友友当时作好了最坏的打算。他想他会很高兴过一种平淡的生活,他很可能会去做老师。但手术非常成功,脊椎的矫正甚至导致他增高了两英寸。马友友说是命运呼唤他去实现做伟大的大提琴大师的梦想。 正当马友友处于事业顶峰之际,却遭受了一场重大的危机。由于马友友从20世纪80年代起,不断地把世界各地的民乐、通俗乐甚至边缘乐器都融入了他的创作,这个举动,触怒了严肃音乐界的保守派。1992年春,维也纳国家剧院宣布取消与他签订的演出合约。连恩师斯坦恩先生也拒绝与马友友同台演出,他对马友友说:“孩子,你在自以为是的轨道上滑行得太远了,难道你想把古典音乐变成儿歌秀?”他被迷茫和无助彻底地打倒,妻子吉儿安慰道:“贝多芬说过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你认为所有的古典音乐都是当时的民歌和流行音乐的最佳组合,你不愿意我们的孩子和孩子们的孩子只知道莫扎特和巴赫,而不知道在我们这个时代还有音乐存在过!你没有错!” 1999年,马友友酝酿了10年之久的《巴西之魂》专辑终于问世。经过旷日持久的论战,格莱美第12次给他“加冕”。2000年,他为电影《卧虎藏龙》演奏主题曲,这首新古典大提琴曲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音乐奖。2004年春,马友友再次获得第43届格莱美大奖。迫于公众和媒体强大的舆论压力,维也纳国家剧院再次向马友友发出邀请。 用心与音乐交谈 马友友说,音乐是有色彩的,是有画面的,是有视觉的。在音乐的表达上,我能把任何曲子演绎和诠释得生动而感人。他是在用一种人文的情怀和历史的眼光解读音乐,并用他的人生经验和修养在翻译作曲家的心灵。他相信演奏的最高境界是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