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气概论简答题
第一章
1. 地球是目前所知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演化和高度文明的行星,它具有什么独特条件?它的大气演化有什么特点?
答:1. 地球离太阳距离适中,既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又不至温度过高,大部分水以液态存在,适宜的温度利于各种生物正常的生存、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2. 地球质量适中,自转速度合适,形成适宜的大气圈、海洋陆地等。大气层挡住了来自宇宙空间的强烈的紫外线,挡住了大部分撞向地球的陨石,使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不会散发到太空中去,地球上的温度才不会剧烈变化。
2. 第二代大气(还原大气)。最初地球和小行星剧烈碰撞产生高温,使地球内部的水汽、氧和二氧化碳等释放出来,由于地球引力够大,这些气体被吸引住。此时大体的组成约为80%的水汽,10%的二氧化碳,以及氮气等。
3.第三代大气(现代大气、氧化大气)。水汽通过成云致雨,最后形成了河、湖和海洋(部分水来自地球与流星、彗星碰撞),故大气中水汽减少。二氧化碳通过溶入海洋,形成石灰石,被植物光和作用固定等,也逐渐减少。氮气则通过动植物代谢中排出的蛋白质分解产生而逐渐增多。氧气一方面通过水汽分解产生,另一方面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氧气含量逐渐增加。最后形成了现在组成的地球大气:以氮气和氧气为主,以及氩气、二氧化碳等。
2 现代大气的组成成分中,哪些对大气热力过程起作用?哪些对大气化学、云、降水和大气辐射起作用?最丰富的4种成分是什么?哪种变化最大,它为什么重要?
答:对大气热力过程起作用的主要是水的三相:水汽、水粒、冰粒,还有其他的一些温室气体,比如二氧化碳。
对大气化学、云、降水和大气辐射起作用的是水的三相和固态或液态的其他小颗粒(气溶胶)。
最丰富的4种成分是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
变化最大的是水汽,它十分重要原因有:它可以成云致雨,相变中会释放潜热,还是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球放射能量的一部分,维持地球能量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
第二章
3.大气温室和农业生产中的温室(花房)有什么不同?
答:真正的温室效应,即花房效应,主要是由于温室顶上的玻璃或塑料薄膜罩子阻止了内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了保温的效果。而温室气体是吸收了地球长波辐射后,将部分吸收的辐射放出返还给地表,由此,地表的温度要比辐射平衡温度高。
8.请找寻有关预防霜冻有哪些方法?原理是什么?
答:霜冻,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地面和植物表面温度下降到足以引起农作物遭受伤害或者死亡的低温。有霜冻时可以有霜出现(白霜),也可以没有可见霜出现(黑霜)。有霜时农作物不一定遭受霜冻之害。因此,我们要预防的是霜冻而不是霜。
霜冻是在能引起显著降温的天气形势下发生的。形成霜的气象条件是晴朗微风的夜晚。夜间晴朗有利于地面或地物迅速辐射冷却。霜冻前夜天气晴朗,夜间无云,地面辐射将热量传给高层大气,大气逆辐射较弱,还给地面热量较少,地面降温幅度大,所以霜冻前夜气温较低。
霜冻危害作物的原因:是低温促使植物细胞间隙的水形成冰晶,并继续夺取细胞中的水分,冰晶逐渐扩大,因此不仅消耗了细胞水分,而且引起原生质脱水使原生质胶体变质。从而使细胞脱水引起危害;代谢过程被破坏,原生质结构受损伤以及细胞内冰块的机械损伤。
霜冻的预防措施:
(1)熏烟法:在霜冻之夜,在田间熏烟可有效地减轻避免霜冻灾害,烟雾中的颗粒可以吸收地球辐射。
(2)喷水法:在霜冻发生前,用喷雾器对植株表面喷水,可使其体温下降缓慢,而且可以增加大气中水蒸气含量,水气凝结放热,以缓和霜害。
(3)灌溉法:潮湿的土壤热容量大,导热率也大,表层冷却慢,所以在霜冻发生前,浇湿茶园地面,可减轻霜冻强度。霜前灌水,霜后淋水洗霜。霜冻前适当灌水,一方面可提高土壤热容量,防止根系受冻;另一方面有利于冻后植株体内水分平衡,促进其及时恢复。霜后淋水,可缓慢增温解冻,减轻冻害。因霜后早上阳光充足,增温剧烈,若对受害作物及时淋水洗霜,可减缓剧烈增温作用,从而减轻霜冻对作物的伤害。
(4)覆盖法:用草帘、薄膜将茶蓬覆盖。此法适用较小面积。因成本较大,但对即将待摘的白茶和头批高档茶有必要采用。
(5)扰动混合法,晴夜的近地层常为逆温层,用风机吹风搅动,把上面暧空气搅动,向下混合, 达到提高下层温度以防霜冻。
第三章
2.从很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上会出现凝结现象?为什么从温暖室内到很冷的室外眼镜上却没有凝结?
答:从室外到室内: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水了。从室外进到暖室,当冰冷的眼镜片的温度达到了室内水汽的露点,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当在室内一段时间温差改变后水分又会自动蒸发。
从室内到室外:室内比室外要热,镜片的温度相对要高,因此到外面后,镜片的温度是高于露点的,水蒸气不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6.形成露和霜的天气条件有哪些, 为什么?
答:水汽达到饱和时即可产生凝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融资方式及评价.doc
- 含改性松香的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doc
-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制备及特性.doc
- 含氟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合成研究进展.doc
- 同济大学朱慈勉结构力学第9章超静定结构的实用计算方法与概念分析习题答案.doc
- 含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doc
- 听觉障碍的法医学鉴定.doc
-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doc
- 吸附的基础理论.doc
- 吸附树脂论文.doc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