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章猪的常见寄生虫病第三节猪鞭虫病.doc

章猪的常见寄生虫病第三节猪鞭虫病.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章猪的常见寄生虫病第三节猪鞭虫病

定义: 由猪鞭虫或称猪毛首线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流行特点: 世界性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报道。集约化饲养的猪及散养的猪均有发生。主要危害仔猪,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 ? 幼畜寄生较多。一个半月的猪即可检出虫卵;4个月的猪,虫卵数和感染率急剧增高,以后逐减;14月龄的猪极少感染。由于卵壳厚,抵抗力强,故感染性虫卵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在清洁卫生好的猪舍,多为夏季放牧感染,秋、冬出现临床症状。在不卫生的畜舍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但夏季感染率最高。近年来研究者多认为人鞭虫和猪鞭虫为同种,故有一定的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要性。 学习活动:收听教师讲解,同时观看以下图文,掌握猪鞭虫的形态。 猪毛首线虫形态参见图3-3-1“猪毛首线虫1”和图3-3-2“猪毛首线虫2”,呈乳白色。前端细长,毛发状。寄生时,毛发状前端深陷在盲肠肠黏膜内,后部粗短,游离于肠腔中,虫体粗细过渡突然,形状呈鞭子样,故俗称鞭虫(whipworm)。雄虫长20~52毫米,尾部卷曲,交合刺鞘短而膨大成钟形,上布满小刺。雌虫长39~53毫米,尾部稍有弯曲,后端钝圆。食道部占虫体全长的2/3,阴门位于粗细交界,见图3-3-3“猪毛首线虫雌虫”。虫卵(52~61)毫米×(27~30)毫米,腰鼓形,黄褐色,两端具塞,处单细胞期。寄生于猪的盲肠,也寄生于人、野猪和猴。 ?                        图3-3-1 猪毛首线虫1                        1.雌虫 2.雄虫 图3-3-2 猪毛首线虫2 3.雄虫尾部 4.雌虫尾部 5.虫卵 图3-3-3 猪毛首线虫雌虫 ? 学习活动:收听教师讲解,同时观看以下图文,掌握猪鞭虫的生活史。 猪鞭虫的发育过程见图3-3-4“猪鞭虫发育史”。 ? 成虫寄生在肠腔 图3-3-4 猪鞭虫发育史 成虫在盲肠中产卵,卵随粪便排到外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约经3周时间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卵内含感染幼虫。虫卵随饲料及饮水被宿主吞食,幼虫在肠内脱壳而出。直接固着在大肠黏膜上,经1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 学习活动:阅读下面文字,收听教师讲解,掌握猪鞭虫病的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诊断 轻度感染不显症状,精神倦怠,体温略升高,体形消瘦,被毛无光泽,饲料转化率降低;严重感染时,病猪身体极度衰竭,弓背,行走摇摆,体温高达41℃,食欲减退,全身苍白,脱水,引起消瘦和贫血;虫体吸血而损伤肠黏膜,使粪便带血和脱落的黏膜,见图3-3-5“急性鞭虫病时血痢”,出现顽固性下痢,延至5~6天便因呼吸困难衰竭而死。 ? 2.粪便检查 用漂浮法检查发现虫卵,由于鞭虫产卵极少,故粪便虫卵计数的意义不大。虫卵呈腰鼓形(或呈橄榄状),棕黄色,两端有卵塞。 ? 3.综合诊断 剖检在盲肠上发现病变或虫体也可确诊,见图3-3-6“很多猪鞭虫在死去的猪盲肠内”。有的虫体牢固地固定在黏膜上,见图3-3-7“猪鞭虫成虫附着在肠壁上”。在钻入处大量虫体周围分泌炎性渗出物形成纤维性坏死性薄膜,并聚集成圆形的囊状结节,肠黏膜层溃疡状坏死,主要是盲肠和结肠段,并有充血、出血和水肿现象。 图3-3-5 急性鞭虫病时血痢 图3-3-6 很多猪鞭虫在死去的猪盲肠内 图3-3-7 猪鞭虫成虫附着在肠壁上 ? 幼虫穿过皮肤移行到肺时,皮肤上可见到湿疹样病变,还会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肺炎时体温升高。虫体少量寄生时,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影响生长发育。丝虫型幼虫侵入成年猪体内常不能发育至性成熟,但病畜及老年体弱者有时感染。当移行幼虫误入心肌、大脑或脊髓时,可发生急性死亡。 学习活动:阅读下面文字,收听教师讲解,掌握猪鞭虫病的防治措施。 1.治疗 参见猪蛔虫病,但大部分驱虫药对猪毛首线虫不如对猪蛔虫的效果好。 (1)羟嘧啶为驱除鞭虫的特效药,可按2毫克/千克体重,拌料或口服。 (2)丙硫咪唑和左旋咪唑,剂量为10~15毫克/千克体重,口服。 (3)伊维菌素,剂量为0.2毫克/千克体重,肌注。 (4)有一种经实践得到良好疗效的方法是,用伊维菌素0.6%含量,加芬苯达唑5%。因为芬苯达唑对毛尾线虫、蛔虫、绦虫等均有良好的驱虫效果。因此,用此配方治疗猪鞭虫病,对猪鞭虫能起到双重杀灭作用,尤其是对鞭虫早期幼虫的杀灭作用更强。 (5)另外对症状较重的病猪,颈部肌注长效治菌磺,0.3毫升/千克体重,另侧肌注伊力佳,1毫升/33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3天。 ? 2.预防 用1%~3%复合碘溶液对猪舍、用具等进行消毒,每天1次。保持猪舍清洁干燥,使之不适合虫卵的发育。粪便也要进行热发酵处理。 在这里,为您准备了与猪鞭虫形态和致病作用相关的材料供您学习。 猪鞭虫以头部钻入肠黏膜,引起盲肠及结肠发炎,同时分泌毒素,引起猪中毒。主要在肠道,表现为盲肠及结肠黏膜充血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