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风机:吹拂大工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鼓风机:吹拂大工业   清晨,小雪。   已是早春三月,冬却挣扎着不愿离去。   同天气一样阴冷的还有供给侧结构调整以来的国企,一片萧条,唱衰之声不绝于耳。   走出地铁1号线张士开发区中央大街站,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鼓)的大门就在眼前。我看了看表,时间还早,准备去食堂吃个早饭。一个身影远远走来,脚步慢而扎实,是孙师傅。   “孙师傅早。”“是小赵啊,最近工作忙不忙?身体怎么样?”   我快步上前,边和孙师傅握手边回答:“还行,不是很忙,身体也不错。您身体怎么样?”   “挺好的,挺好的。”   这一老一少的握手和微笑,既是沈鼓老工人对晚辈的爱护,也是青年工人对老一辈技术专家的尊重……   沈鼓的前身是日满钢材工业株式会社本工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资扩建改造,被确定为全国第一家风机专业制造厂,于1953年更名为“沈阳扇风机厂”,孙师傅就是在那时成为厂里的技术员。   我入厂时,孙师傅已经退休,但作为焊接专家被厂里返聘。孙师傅是“胸怀朝阳何所惧,敢用青春献沈鼓”的那一代人。因为经历丰富,孙师傅总爱和我们年轻人说起沈鼓的“第一”。沈鼓曾研制出第一台国产化大型离心压缩机,第一套80万吨/年产加氢裂化装置用氢压机,首台30万吨/年产合成氨装置用空压机等等。   新工人引以为傲的同时,也会感慨这些成绩离自己太遥远,没有真实感。风趣的孙师傅就给我们讲故事,沈鼓的故事。   沈阳鼓风机厂是1963年正式定名的。那时,离心压缩机是特别高大上的产品,生产它必须解决一个特殊结构叶轮的焊接问题。意大利的一家企业最牛。孙师傅和工友被派出去学习。意大利企业一方面觉得中国刚起步,算不上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又觉得可以敷衍来学习的中国工人,很多设备禁止参观,对操作方法更是避而不谈。   孙师傅决定换个方向,去一线和工人们在一起。孙师傅每天泡在现场,多走多看,虚心向意方的工人求教。他还准备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当然,给礼物也要找时机,不然显得意图太明显。没想到,意方工人非常喜欢这些礼物,交流越来越顺畅,孙师傅也终于看到了特殊结构叶轮的加工图纸和工人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了解了这种叶轮的焊接方法。   回国后,孙师傅主导,结合我们产品的特点,做了大胆改进和反复实验,最终确定了开槽焊叶轮工艺,并形成纸版标准,一直沿用至今。西气东输工程使用的压缩机叶轮很多都是用这种焊接工艺制造的。   为了满足开槽焊接工艺,前期需要配套三坐标加工设备。这在当时是稀缺资源。欧美限制中国技术发展,不卖设备给中国企业。沈鼓人采用曲线采购的方法,从第三国买了两台二手设备。这两台古董级别的设备至今仍在沈鼓运转,干着它力所能及的工作。   2000年,孙师傅又看准了世界先进的焊接方法:机器人自动焊接。孙师傅说:“沈鼓一定要有自己的焊接机器人。”刚入厂的我有幸参与这个项目,就在那时,我与孙师傅相识。如今,机器人焊接已不再是沈鼓先进的加工工艺,电火花加工、钎焊等先进工艺已经开始在实际中应用。3D打印、激光熔覆焊等科技含量更高的加工方法也被列为发展项目。   不知不觉,我和孙师傅聊了有一阵子,雪渐渐小了,挥手告别,互道珍重。   转过小花园边上的甬道,就是单位食堂了,两层楼,面积很大,这是沈鼓2006年搬迁改造后新建的。和老厂区的食堂相比,更加气派显档次。只是我仍难忘在旧厂区的日子,那时的天空格外蓝,阳光格外灿烂。这样的形容有些老套,但那就是我的感情,我的心,那里有一辈子忘不掉的回忆。   沈鼓老厂区位于沈阳铁西区,分南北两个院落,北院面积大,正门临云峰街。南院小一些,临北四路。食堂在南院对面,挨着独身宿舍和职工俱乐部。这样的配置,是很多员工向家人朋友炫耀的资本。   我工作的地方在北院,大约要步行10分钟才能到食堂,距离有些远,但没带饭的时候还是愿意去食堂吃一顿。一来能碰到其他部门熟悉的朋友,围在铺着塑料桌布的餐桌旁,边吃边唠。二来是嘴馋,奔着沈鼓食堂招牌菜烧萝卜去的。大师傅将萝卜切丁,挂面糊过油后红烧,什么肉都不放,外焦里嫩,爽口开胃,就着浓浓的芡汁儿和上大托盘蒸的白米饭,好吃得不得了。不夸张地说,吃了这,下午都能多干个活。   在食堂吃饭,身边不断有拎着饭盒的工友走过,因为没有位置,干脆买回去吃。如果路过的餐桌上有认识的工友就挤挤,心情反倒敞亮……   越合计越饿,我加快了奔向食堂的脚步。   “小赵,等我一下。”有人叫我。   是师傅。沈鼓的青工都有师傅,他们不光把技术传承,还让沈鼓精神绵延不息。我的师傅姓陈,长我10?q,话不多,工作却不含糊。   我入厂时,师傅刚从德国接受机器人焊接操作培训回来,我拜他为师。我们朝夕相处,共同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也共同见证了10年间沈鼓的做大做强。   2004年,沈鼓对沈阳水泵股份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