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酶变化相关特性分析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酶变化相关特性分析
土壤酶是一类具有蛋白质性质的生物催化剂,是土壤生物活动的产物[1]。森林土壤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参与了土壤中许多重要生物化学过程和物质循环,是表征森林土壤肥力的重要参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常被用来反应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和敏感指标[2-3]。红壤丘陵区是我国侵蚀较严重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4]。
马尾松以其抗旱、耐瘠薄、生态适应强及防风固沙等特点,在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大量引种、种植,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3]。目前,针对马尾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生态系统碳储量[5]、凋落物动态[6]和林地土壤性质[7]等方面,而对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随林龄变化的研究鲜见报道。
现以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酶活性随着林龄演变的规律,探讨土壤酶活性对于马尾松造林过程的意义,以期为红壤丘陵区的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东经116deg;55prime;,北纬28deg;15prime;)。该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1 794 mm,年均蒸发量为1 318 mm,降水主要集中在4”6月,雨量分配极不均匀,干湿交替明显,平均海拔1 100 m。年平均温17.6 ℃,年平均日照时数1 809 h,ge;10 ℃有效积温为5 528 ℃,年均无霜期262 d。该区地形以岗地为主,海拔在35~60 m,坡度为5deg;~8deg;,土壤类型以第四纪红黏土发育而成的典型红壤为主。本研究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为研究对象,林下植被主要有芒(Dicranopteris dichotoma)、白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和野谷草(Arundinella hirta)等。
1.2 研究方法
1.2.1 土样采集。2012年4月,在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选择营林、管理方法及坡位、坡向和土壤母质一致的6年(PM6)、12年(PM12)、16年(PM16)、20年(PM20)、25年(PM32)、30年(PM30)和45年(PM45)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裸地(CK1)和天然次生林(CK2)为对照样地(表1)。在20 mtimes;20 m不同林龄马尾松样地内用“S”形采样法选取5点,利用土钻取0~20 cm厚的土样,每个土样3次重复。将每个土样去掉石砾、动植物残体及杂质后,混匀,四分法留取约500 g土样,将土样分成2份装入塑封袋内带回实验室。一份存于4 ℃冰箱内用于土壤酶活性测定分析,另一份自然风干,研磨,分别过1.00、0.25 mm筛,用于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1.2.2 样品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方法》测定[8]。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具体测定方法参照《土壤酶及其研究法》[9]:蔗糖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以24 h后1 g土壤中含有的葡萄糖量(mg)表示;脲酶活性采用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以24 h后1 g土壤中NH4+-N量(mg)表示;酸性磷酸酶采用Hoffman法测定,以12 h后1 g土壤所消耗酚量(mg)测定;过氧化氢酶采用滴定法测定,以 1 g土壤20 min后消耗0.1 moL/L KMnO4量(mL)表示;多酚氧化酶活性采用典量滴定法测定,以1 g土壤滤液的0.01 moL/L I2体积(mL)数来表示。
1.3 土壤酶指数(Soil enzymes index,SEI)计算方法及相关数据分析
为了全面揭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采用土壤酶指数(SEI)说明土壤酶活性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演变特征[1]。土壤酶计算公式[2]如下:
SEI=■witimes;SEI(xi)(1)
wi=Ci/C(2)
SEI(xi)=(xi-ximin)/(ximax-ximin)(3)
SEI(xj)=(xjmax-xj)/(xjmax-xjmin)(4)
式(1)~(4)中,wi为土壤酶(i)的权重,Ci为公因子方差,C为公因子方差之和;SEI(xi)为升型酶(i)的隶属度值,SEI(xj)为降型酶(j)的隶属度值;(xi)表示土壤酶(i)的活性值,(xj)表示土壤酶(j)的活性值。ximax和ximin分别表示土壤酶(i)活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xjmax和xjmin分别表示土壤酶(j)活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多酚氧化酶采用降型分布函数对土壤酶指数进行计算,其他酶采用升型分布函数对土壤酶指数进行计算。相关性分析及差异性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