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名师预测A-(教师版).docVIP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名师预测A-(教师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专题10-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名师预测A-(教师版)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资料 专题10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名师预测A (教师版) 1.1865年,一位大臣在奏折中提出:“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铜钱、火器之仍照向例设禁,其善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笼络)耳。”此大臣(  ) A.属于洋务派        B.主张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C.属于顽固派 D.认识到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源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所处的时间“1865年”,此时正值洋务运动期间,材料信息表明这位大臣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由此判断此大臣属于洋务派。 答案:A 2.旨在“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而创办的近代企业是(  )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开平煤矿 ③上海发昌机器厂 ④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由“自强、求富”可知是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③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创办的企业。 答案: A 3.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是19世纪70年代,故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没有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江南制造总局属于洋务企业,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产品不投放市场,不可能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答案: D 4.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5.下面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 1920年产值 (亿元) 1936年产值 (亿元) 年增长率 (%)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资本 2.51 16.32 12.41 合计 4.35 18.54 上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 A.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 B.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C.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D.民族资本多于官僚资本 解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从1920到1936年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都有所发展,但民族工业明显比官僚资本增长快得多。所以,答案为C项。A、B两项本身并不正确,可以轻易排除。D项有一定的干扰,但材料的重点不在民族资本或官僚资本的数量上。 答案:C 6.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  ) A.甲午战争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南京国民政府前期 D.人民解放战争期间 解析: F2F1说明了民族资本主义面临破产的境地,结合选项可知解放战争期间。 答案: D 7.19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以后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8.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是(  ) A.粮票→股票 B.大人→先生 C.法币→人民币 D.臣民→公民 解析: 建国初期,我国物资比较匮乏,为了保证城镇农副产品的供应,国家实行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资丰富了,国家逐渐取消票证制度,同时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实行股份制企业制度,发行了股票,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A 9.近代,上海《申报》曾发表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了开启民智的作用 C.中西文明在碰撞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 解析:“无数关山……夺天工”说的是电报,“两地情怀……妙邮筒”说的是电话,“火树千株……月中行”说的是街灯,“洋楼……海市诗”说的是洋楼。这些竹枝词说的是西方的物质文明。A不正确,当时的西方物质文明逐步融入中国社会,没有达到“深深融入”的程度;B在材料中没反映;C中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