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类复杂物质的表征质谱技术及其研究进展(2009文章).docVIP

沥青类复杂物质的表征质谱技术及其研究进展(2009文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沥青类复杂物质的表征质谱技术及其研究进展(2009文章)

沥青类复杂物质的表征:质谱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王剑 (淄博矿业集团技术中心,淄博市新型炭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 淄博 255120) 摘要:沥青类复杂物质的表征一直是质谱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其化学组成的精确揭示对于化石类能源的合理及有效利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了对于沥青类复杂物质所采用的“软”质谱技术,对不同质谱技术的局限性做了总结,并且综述了世界上该类物质质谱表征的最前沿进展, 认为随着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的发展,离子检测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突破,但是解析/离子化技术尚不够成熟。 关键词: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中图分类号: O 65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itch Substances:Mass-spectrometric nalysis and The Latest Advance Abstract: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itch substances is the one of frontier fields in Mass Spectrometry, the specific exposure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rational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fossil fuels. Here an overview of different “soft” Mass Spectrometry technologies was presented and the insufficiency of various Mass Spectrometry technologies was also indicated. In addition, the latest advance of Mass Spectrometry technology on pitch Substances research was review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T-ICR-MS, the 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have achieved great breakthrough, however, the desorption/ionization technology need be further developed for pitch Substances. Key words: pitch; Petroleum; Mass Spectrometry; ESI-MS; LDI-MS; MAIDI-TOF-MS; LIAD; L2MS CLC number: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C: 1 引言 能源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传统不可再生化石类能源的储量在逐步减少,而需求量正在日益扩大,同时,可替代的新能源发展还远没有成熟,所以,传统化石类能源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非传统的油品的开发和使用(如加拿大油砂 利用质谱技术分析石油类复杂物质50年前便开始了。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高压电离质谱在石油结构表征方面占主导地位,基于石油特征碎片离子对石油汽油、中间馏分等组分的质谱分析技术也逐步发展了起来。但是由于高压电离方法产生大量碎片,所以高压方法不能提供碳原子数分布之类的一些信息。若能降低电离电压减少石油分子碎片的生成,则可以直接测量石油中芳香分的碳原子分布。伴随着实验技术的改进,多种“软”离子化技术被发展起来用于沥青类复杂化合物的分析,质谱技术在地球化学领域的地位日显重要。 2 质谱表征沥青类复杂物质 2.1 场致电离质谱(FI-MS) 场致电离是沥青分析中较好的软电离方法之一。场致电离不需要试剂和基质而产生简单的强分子离子质谱(或某些质子化极性化合物)。1954年场致电离第一次被引入到质谱分析[2],实际应用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Becke与其合作者对此项技术在质谱中的应用做出了很大贡献[3]。一般地,场致电离普遍用于低质量分辨模式,可提供分子的质量分布或石油样品部分组分的成分,如场致电离与气相色谱四极质谱联用分析柴油馏分[4]。随着近几年飞行时问质谱的发展,气相色谱和场致电离一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可测定饱和分及芳香分的C6-C44分子,并且还可分辨含硫碳氢化合物分子。但是,由于场致电离电离需要对样品进行气化,对于高分子量的沥青类物质或者热不稳定物质这种方法就无能为力了。 2.2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