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葡激酶与重组葡激酶的一些研究进展
葡激酶与重组葡激酶的一些研究进展
【摘要】葡激酶(Sak)是由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产生的具有活化纤溶酶原溶解血栓作用的蛋白质。。本文综述了葡激酶的结构、基本性质、作用机制和改造葡激酶的方法的一些进展。
【关键词】葡激酶 结构 性质 血栓溶解 重组葡激酶
葡激酶(staphylokinase.Sak)是由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产生的具有活化纤溶酶原作用的蛋白质。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末Lack首先从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发现了Sak,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就对Sak的纤溶作用进行了体外研究,并在狗的体内评估其溶栓作用,结果发现Sak可导致出血以及毒副作用较大,因而对其研究曾一度沉寂。’近十几年来,国外对Sak的研究仍然方兴未艾.取得了很大进展。1983年,Sako等首先克隆了Sak基因,1985年在大肠杆菌中实现表达,我国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于1990年初步克隆了Sak基因,继之其它几家实验室也克隆了Sak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获高效表达,有报道其产量是国外的6倍,并利用纯化的重组葡激酶(r—Sak)成功地制备了晶体。
1. Sak的基础研究
1.1 Sak的基因及其蛋白质
Sako等从金黄色葡萄球菌ΦC基因组克隆出Sak基因并确定了其序列。Sak结构基因长489bp,从ATG开始的5’端有27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起始密码ATG上游7bp处为SD序列(GGAGGG),上游100bp处富含A—T序列,该区域可能起促进转录作用。终止于序列富含GC,位于终止密码TAA下游300~500bp问。在结构基因的编码区内有一HacⅢ和两相邻近的sau3A位点。
Sak基因编码163个氨基酸残基,由单链多肽构成,其N末端27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在分泌中被去除,故成熟的Sak由13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55~1.8kD,分子内无二硫键,不含胱氨酸。目前已从SakΦC、Sak42D嗜菌体及溶源性金葡菌基因组DNA(SakSTAR)中克隆出三种自然变异的Sak基因,这三种基因编码区中仅有4个核苷酸不同,其中1个不引起氨基酸改变,另3个核苷酸分别影响34、36和43位上的氨基酸。SakΦC在肽链34、36和43位上的氨基酸分别是赖氨酸(Lys)、丝氨酸(Ser)、组氨酸(His);Sak42D分别是赖氨酸、精氧酸(Arg)、精氨酸;SakSTAR则分别为丝氨酸(Ser)、丝氨酸和组氨酸。这三种变异体均通过重组技术成功表达,三种蛋白产物(SakΦC、Sak42D.SakSTAR)具有不同的分子量、电点及热稳定比,但其溶栓效能相同。
在激活纤溶酶原的过程中,随着葡激酶一纤溶酶活性部位的暴露,高分子量葡激酶(HMW-STAR,mature STAR),在纤溶酶介导下水解末端6个或10个氨基酸成为低分子量葡激酶(LMW-STAR:SakΔ6,Sak△10),其NH?端分别由原来的Ser-Ser-Ser转变为Gly—Lys—Tyr和Lys—G1y-Asp。低分子葡激酶与高分子葡激酶对纤溶酶原的活化效能相似,研究表明,Sak肽链11位上的赖氨酸和26位上的甲硫氨酸残基是激活纤溶酶原的重要部位,若将其水解或用其它某些氨基酸替代,Sak将失去活性。Sak的二级结构为螺旋状,整个分于由2个大小类似的折叠区域组成,这二部分重心的平均趴离为3.7nm,在溶液中二者相互位置是可变的,象一柔软的易弯曲的哑铃。其旋动半释为2.3nm,斯托克斯半径2.12nm,最大维度10nm,沉降系数1.71S,分子中约18%的氨基酸参与螺旋结构,30%氨基酸参与β片状结构,20%氨基酸参与β转角。
1.2 葡激酶的溶栓机理
Ertkssion等首先提出Sak澈活纤港酶原的机制与SK相同。Sak与纤港酶原按1 : 1的分子比例形成复合物,导致纤溶酶原话性部位暴露,纤溶酶原由单链变为双链的纤溶酶,形成活性葡激酶-纤溶酶复合物.后者再激活纤溶酶原分子。他们通过电泳证明复合物的存在。如果用话性位点滴定剂NPGB掩盖纤溶酶原上的活性位点.则不能形成有活性的葡激酶-纤溶酶复合物。
但NPGB不能抑制链激酶-纤溶酶复合物的形成,说明连两种酶的激活机制并不相同。Grella等人也证明了Sak与SK的作用机制不同:
Sak是一“间接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其本身无生物学功能,它不能直接使纤溶酶原(PLG)转变为纤溶酶(plasmin,PLi),而是先与纤溶酶原按l:1比例结合形成无活性的复合物PLG—Sak,继之在机体产生的少量纤溶酶启动下,纤溶酶原括性部位暴露,由单链变为双链的纤溶酶,形成活性PLi—Sak复合物,后者进一步激活纤溶酶原分子,使之转变为纤溶酶并进一步溶解血栓。PLG—Sak的激活过程开始速度缓慢,但一旦活性复合物形成,后者可加速其自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江苏省2023年中职职教高考文化统考数学试卷 含答案.docx VIP
- 京瓷 TASKalfa 420i 520i 420 520 黑白复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京瓷 TASKalfa 205C 255C FS-C8020MFP 8025MFP 彩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2025广东省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低年组试题答案.docx VIP
- FC2000流量计使用说明书.pdf VIP
- 翻译硕士(MTI)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文学艺术)历年真题试卷汇编.pdf VIP
- 人教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与复习教案.docx VIP
- 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电子教案 3.6充电系统的检修实训.doc VIP
- 第一单元 整理和复习 (1)(教案) 人教一年级数学上册.docx VIP
- 箱涵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