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多层次遗传变异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树多层次遗传变异探究

杨树多层次遗传变异探究  摘 要: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杨树多层次遗传变异研究的总结,归纳了杨树在4个层次上的遗传变异研究成果,认为研究杨树性状的多层次遗传变异规律可以为有目的的亲本选配和提高杨树育种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代写 关键词:杨属; 种源; 无性系; 个体; 遗传变异 中图分类号 S 792.11 文献标志码 B Study on Multi-level Genetic Variation in Poplar He Hao Dai Huan Abstract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as given on current development of researches on muti-level genetic variation in Polar improv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ummarized the main approache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four levels of genetic variation. 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s muti-level genetic variation in Polar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urposeful parents selection and improve the breeding efficiency in Poplar. Keywords Populus; provenances; clones; individuals; genetic variation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林木种内遗传变异是广泛、多水平的,这是遗传育种和改良的基础,所以林木改良以前对群体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是不可或缺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者多从表型的变异系数和表型方差来了解群体的遗传变异程度,没有注意到真实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变异的影响,无法识别可遗传下去的变异,所以改良的效果不大。有学者提出,在整个育种过程中,都应该随时对改良群体进行评定和选择。  杨树为杨属(Populus)植物的统称,种类多,分布广,是世界各地普遍种植的木本植物,有着及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杨属产地及群体遗传变异的研究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得到了发展,欧美等林业发达国家率先开展了杨树性状的多水平变异试验,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不同水平上的种群大小、形态特征、物候期、光合作用特性、材性以及对生物或非生物逆境的抗性等方面。一般认为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4个层次上,即种源间、家系间(或无性系间)、个体间和个体内,因此很多育种学家通过选择或杂交育种改良杨树的某些性状,已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1杨树种源间遗传变异  在不同种源间的遗传变异上,美国西北部和加拿大西南部喀斯喀特山区的毛果杨,在生长量、叶部病害抗性、抗鼠害和萌生能力等性状上在群体间存在明显差异。日本北部的马氏杨在物候期和锈病抗性及生长量方面、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香脂杨在光周期反应和休眠特性方面、美国大湖区的美洲山杨在材质方面等均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Diane等研究了新墨西哥格兰德河分水岭弗里氏杨(P. fremontii)的5个种群,发现不同种源的群体大小、胸高断面积密度、平均胸径及平均胸高断面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1]。  顾万春等在中国天然山杨(P. davidiana)主要分布区随机抽取的6个天然群体,研究发现群体间及个体间的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李火根等对不同产地的美洲黑杨无性系进行遗传变异分析,认为不同的美洲黑杨无性系有相同的生长模式,但是在造林4-5年后生长开始出现差异,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受遗传控制较强。李新国等通过研究毛白杨(P. tomentosa)在皮色、皮孔排列、皮孔大小和叶形的遗传多样性,发现河南和陕西种源的毛白杨多样性指数大于山西和甘肃种源;不同种源优树间在煤污病、通直度和枝下高等性状上的变异系数较大,而物候期和叶片性状的变异较小,在9个主要形态和物候性状上,种源间的变异占85%以上。洪伟等运用“krige”空间内插技术,对全国杉木种源试验55个试验点的43个共同种源的胸径生长结果进行地理变异分析,结果能准确反映杉木种源胸径生长的地理变异规律。洪伟等通过分析全国55个杉木种源试验点的10年生杉木胸径、树高的测定结果,将分形理论与地统计学原理相结合,为杉木种源的选择及评价指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李金花等研究了美洲黑杨与不同种源青杨杂交子代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子代无性系在父本不同种源间、种源内家系间和家系内无性系间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