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度层面审视:草原文化的生态向度-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9卷第2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19 No.2
2 0 17年03月 JOURNAL OF HIT(SOCIAL SCIENCESEDITION) Mar., 2017
·生态文明建设 ·
制度层面审视:草原文化的生态向度
崔 思 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摘 要:草原生态系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维系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绿色保障。
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游而牧之”的生产方式和“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表明草原文化
自身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意蕴和厚重的生态生存智慧。 从空间向度而言,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独立性生态空
间,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既需要对草原生态环境的整体性加以重视,也需要对其整体性予以评估考量和合理规
划。 从人的角度而言,游牧民族是草原文化的缔造者。 草原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对人的行为活动的生态法律
与环境道德的有效制约。 时代发展也为草原文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赋予政府主导、市场机制、参与主体、科学
技术等新的因素的有序规范。
关键词:草原文化;生态环境;游牧文明;制度建设
- - - -
中图分类号:B82 0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 1971(2017)02 0098 08
[3]
草原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也是维系生态 新文明 。 工业文明负效应导致人类生存危机出
安全的保障。 中国天然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占 现,这是单向度征服自然而没有自觉保护自然的错
国土面积41.7%。 但目前中国草原退化面积以每 误理念,是文明发展异化与危机产生的根源。 而生
年近2000万亩速度扩展,内蒙古草原退化沙化面 态文明建设目标是实现“人类获利于自然又能回报
[4]
积以每年 1000 多万亩速度扩展,退化率由1960 自然,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 。
年代 18%发展到 1980 年代 39%,目前已达到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必
[1]
73.5% 。 同时草场面积日益减少。 资料显示目 由之路,也是实现人类自由生存、生活和生产的重
前内蒙古草原面积与20 世纪 80 年代相比减少 要举措。 从全球化发展角度而言,生态文明建设
-
388.60万公顷,同时牧区草原面积比80年代减少 是全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5]28 31。 从中国社会主
-
179.09万公顷[2]24 29。 草原生态破坏环境恶化, 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角度而言,作为社会主义国
严重损害中国北方生态屏障,以其为依托的草原 家的中国是在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基础上成立的,
文化也正在失去重要存在载体,亟待加强对草原 也是对资本主义弊端的修补和追求完善的国家体
文化的重视,实现草原生态永续发展。 制。 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要将其“五位一
体”的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布
一、制度建设与草原文化生态维度 [6]39
局的高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