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比较研究-中国统计教育学会.DOC

四川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比较研究-中国统计教育学会.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比较研究-中国统计教育学会

四川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比较研究 参赛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统计学院 参赛成员:惠昌强 唐海峰 王诗庆 2009年9月28日 四川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比较研究 惠昌强 唐海峰 王诗庆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统计学院;四川;成都1 引言 1 1.1 选题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1 1.2.2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2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3 1.4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4 2 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 4 2.1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 4 2.2 对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说明 6 3 综合评价及其结果 6 3.1 评价过程描述 7 3.2 主要计算结果 8 4 结论与分析 12 4.1 从总体方面分析 12 4.1.1 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显著 12 4.1.2 成都经济区和攀西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较好 13 4.1.3 川西北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升空间较大 13 4.1.4 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 13 4.2 按子系统分析结果 13 4.2.1 经济子系统方面成都经济区遥遥领先 13 4.2.2 社会子系统方面攀西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高 14 4.2.3 资源环境子系统方面川南经济区亟待改善 14 5 相关措施与建议 14 5.1加强成都经济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功能 14 5.2 开发攀西资源带 15 5.3 努力发展川西北经济区 15 5.4 加强发展川南经济区 15 5.5 努力提升川东北经济区的经济实力 15 6 结论 16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人类活动已经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造成了威胁和破坏。在经济全球化及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实施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表述是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H.Brundtland)所主持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1987)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布氏可持续发展定义)。 所以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协调好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如何实现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就成为了我国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区域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所以区域经济要想良性发展,就必须同人口、社会、科教、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结合起来,探讨一条共同的发展之路。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自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区域经济发展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问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能源供给日益紧张,这些都将可能影响到我省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后劲。所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就成了我省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我们应努力寻找一条经济、社会和环境相互协调,兼顾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发展道路,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世界各国都在考虑本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着手制定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学术团体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度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指标体系主要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0年提出的“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ment)—响应(Response)”(PSR)概念框架模型,它是基于下列的一种因果关系而建立的,即人类活动改变自然资源数量和状态,对环境产生压力,社会通过环境、经济等政策对这些变化和压力进行响应,形成了包括问题预测、政策形成、检测和评估的反馈环,揭示了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一种线性关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1996年提出的ISD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即在联合国《21世纪议程》中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机构4大系统框架下,应用“驱动力(Driving)—状态(Statement)—响应(Response)”概念框架模型,结合《21世纪议程》各章节内容而提出的指标体系,共包括134个指标,其中分为社会指标(41个)、经济指标(23个)、环境指标(55个)、制度指标(15个);此外还有美国(US)1996年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世界银行(WB)的新国家财富指标(1995)、真实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