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坛(10).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 学 论 坛                     法学 1997 年第 3 期     后现代思潮与中国法学和法制 ——兼与季卫东先生商榷 ●朱苏力           一 之后再来谈后现代主义”, 并认为“后现代法学与发展 近年来, 在国内学术理论界, “后现代”一词已经颇 中国家的法治现代化并不矛盾”; 但与此同时, 季文“并 为流行。然而在法学界, 我所看到的、真正算得上后现 不认为中国可以跨过法制现代化的阶段, 来一个后现 代法学的文章大约只有冯象先生的一篇短文, 而且还 代主义的大跃进”。文章认为“后现代法学在很大程度 ① 不是发表在法学杂志上。 尽管我在评论波斯纳的著作 上只不过是为了解决现代化的构造难题而划的一条辅 时提到了后现代思潮, 但仅仅是作为波斯纳的学术背 助线”, 首先是要“补课”, 因此文章认为应当“考虑和戒 ② 景而论及, 并没有展开。 在这样的背景下, 季卫东先生 备”“法制现代化过程导入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妨碍 的新作《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法与社会》一文③ 从现代主 对传统的批判和变革”; 季文对中国大陆目前学者的关 ( ) 义的角度 我将在后面论证我的这一判断 简要地谈及 于法学研究的本土化和中国特色的“丝丝缕缕的乡愁” ④ 了后现代对法学的影响, 并针对中国法制 建设分析了 表示了一种适度的怀疑, 认为“以‘现代化之后的’理论 后现代法学的意义和局限。在一定意义上, 季文中所提 美酒来浇 ‘现代化落后’的实践块垒”, 是无法一醉方休 ( 及的三个问题都具有后现代性 当然, 这也就意味着现 的, 认为弄不好后现代法学在中国就会落入“托古改 ) 代主义者同样可以处理这些问题 , 他介绍了一些后现 制”的窠臼。 代法律观点和论文, 这对中国法学的发展是很有意义 季文的担忧不无道理; 在这一前提下, 我觉得有四 的。 个基本问题可以进一步澄清。 但是, 季文对后现代思潮所作的某些概括、分析和 首先, 什么是“后现代思潮”, 什么是后现代? 从文 判断, 我却有一些不同看法。现在在中国引进后现代法 字上来看, 季文认为“一般而言, 先有 ‘现代’, 然后才有 学有意义吗? 对中国当代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会产生 ‘后现代’”, 因此这也许容易使人以为, 后现代思潮是 什么影响? 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 现在谈后现代是 “现代化之后”的理论, 仅仅解决后现代社会的问题。而 否太早, 甚至是否有利于当代中国法制的建设和法学 且由于季文认为中国不可能跨过法制现代化的历史阶 的发展? 季文中明确提到中国不能“等现代化功告垂成 段, 因此文章在很大程度上隐含地沿用了一种单线进 ① 冯象: 《法文化三题》, 《读书》1995 年 9 期, 第 27 页。 ② 苏力: 《什么是法理学》, 《中国书评》1995 年总第 5 期。 ③ 《中国社会科学》, 1996 年 3 期, 第 104—113 页。 ④ 在本文中, “法制”和“法治”通用, 季卫东先生在 自己的文章中也是通用的。尽管 目前许多法学家偏爱“法治”一词, 但“法 制”一词也有其优点, 即强调法律不仅是依法而治, 而且法律

文档评论(0)

ouyangxiaox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鞋类设计师,喜欢整理收集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