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讲坛(10).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首版 B5版 尾版 2009 年6 月3 日 B05 法学讲坛 对民事诉讼法研究的反思 江伟教授在“首届中国法学名家论坛”闭幕式上的发言 □演讲者 江伟, 1930年11月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 导。研究领域主要为民事诉讼法、破产法、公证法、仲裁法、人民调解制 度。历任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诉讼法学会民事诉讼法专业 委员会主任委员。 1979年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民诉法起草小组成员,参与起草 了新中国第一部民事诉讼法典; 1990年民事诉讼法典修订时,再次作为民 诉法起草小组成员,参与起草了现行民事诉讼法。 1994年被全国人大财经 委员会聘为破产法起草顾问,参加新破产法的起草工作。 1999年参与并主 持了《民事证据法》和《强制执行法》专家意见稿的起草工作。此外,还参 与了《仲裁法》、《公证法》、《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票据 法》、《公司法》等法律的起草论证工作。 江伟教授著述颇丰,著有《民事诉讼法学》等各类专著教材共约20余 部。此外,还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 余篇。 □核心导读 ■中国的民事审判方式,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呢?我们自己有一 个土生土长的 “马锡五审判方式”,但是我们这种审判方式遭到很多人的 非议,认为这种审判方式是一个低级的方式,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 ■依靠群众,调查研究,调解为主,就地解决。从革命根据地到建国初 期,这16字方针,始终体现了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精髓。在我们国家的土地上 生长出来的这样一种审判方式,在我们的司法活动中是挥之不去的。 ■中国实行一些学者极力推崇的 “当事人主义”方式行不行?在诉讼 中,一切都以当事人为准行不行? “当事人主义”还要求法官保持绝对中 立居中裁判,不做任何调查,这种情况是否符合我们的国情? ■对另外一种倾向也必须加以提防。那就是死守着过去的老经验,不能 2009 年6 月3 日 B05 法学讲坛 融入现代外国司法的先进做法。这样就会形成 “无序化”,就是没有程 序,不讲程序,完全是听凭法官的好恶。 ■改变的出路就是在保留我们传统经验的同时,融入一些现代的因素, 具体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就是让我们自己的经验,也就是马锡武审判方式的16 字方针制度化,程序化,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不能够把举证责任完全归结到当事人身上。目前,法院的审判权威都 还是很不够的,法院出去调查都常会受到冷遇,当事人自行取证就更可想而 知了。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法官适当地进行调查是应当的。 一、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挥之不去的 参加这个论坛我已经提交了论文,主题也就是 “民事诉讼法学60周 年”。今天在这里,我不想再重复论文的内容,而是在这个主题的下面,再 出一个题目——对新中国60年民事诉讼法研究的反思。反思什么问题呢?就 是 “怎样看待马锡五审判方式”。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最近,河南省高 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在 《人民司法》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的就是继承 和发展马锡五审判方式,并且在河南省各级法院推崇马锡五审判方式。如此 引发了我的一些反思。 我们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以及后来在改革的过程中,有一些学者提出 了 “模式论”,所谓 “模式论”,也就是说,中国的民事审判方式,究竟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呢?我们自己有一个土生土长的“马锡五审判方 式”,但是我们这种审判方式遭到很多人的非议,认为这种审判方式是一个 低级的方式,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那么应当搞什么样的模式呢?一些学者 提出应当是搞英美法系提倡的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或者是采用大陆法系 国家,像德国、日本的职权主义模式。这个 “模式论”把我们土生土长体 现中国特色的民事审判模式给忽视了,把它淡忘了。因此,当河南高院提出 了继承和发展马锡五审判方式这样一个问题后,引发了我很大的一个思考。 改革开放后的这几十年里,每每谈到审判方式改革,就会有争论。我们 国家到底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民事诉讼审判方式?尽管总有人大力鼓吹当事人 主义的审判模式,但是这些年来真正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起支配、制约作用 的,还是马锡五审判方式。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思考,这种方式难道就真像一 2009 年6 月3 日 B05 法学讲坛 些学者所说的,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吗?真是不宜采用的诉讼模式吗? 我们从革命根据地一直到建国初期,奉行的都是这种审判方式。因为

文档评论(0)

ouyangxiaox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鞋类设计师,喜欢整理收集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