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评论((2).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学评论(双月刊) 2007年第6期(总第 146期) 内容提要:仲裁与诉讼相比较,具有程序简便、高效、费用低廉、独立公正,给予当事人充分的自治权等特点。 然而,在仲裁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种诉讼化趋势,仲裁在程序运作上与诉讼程序越来越像。仲裁的诉讼 化倾 向必将给仲裁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探讨 了仲裁诉讼化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 对策。 主题词 :仲裁 诉讼 成 因 对策 一 、 仲裁诉讼化之含义 虽然仲裁和诉讼都是解决民商事争议的有效方式,但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仲裁,是指商事关系中的双 方当事人通过合意,自愿将有关争议交付第三者,即仲裁员或公断人审理,由其依据法律或依公平原则作出 裁决,并承诺 自觉履行该裁决所确定的义务的一种制度。① 而诉讼是指有管辖权的一国法院和争议当事人 在其他诉讼参与人的配合下依法定诉讼程序解决争议的全部活动。由国家权力解决社会冲突这一事实,逻 辑地派生出两条规则:其一,解决冲突的根据只能是国家立法;其二,由诉讼所确定的冲突权益处置和补偿办 法通过国家暴力强制或由这种强制所产生的威胁而得到实施。②这两条规则决定了诉讼在争议解决方面的 有效性十分突出。显然,仲裁以当事人意思 自治为前提,而诉讼 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 与诉讼相比,仲裁的特点在于其程序简便、高效、费用低廉、独立公正,给予当事人充分的自治权,因而具 有客观性 、灵活性、保密性 、终局性和裁决易于执行等优点。这种优势正是各国正确定位仲裁与诉讼关系的 基础 。仲裁的这些特点即个性应通过立法得到彰显,以便与诉讼相区别,充分发挥仲裁的功能。 然而,在仲裁的发展进程中却出现了一种诉讼化的趋势。所谓仲裁的诉讼化,是指仲裁在程序运作上与 诉讼越来越相像,即仲裁程序 日趋复杂和正式,如本适用于法院诉讼的证据规则、证据开示等制度被引人到 仲裁中,在某些案件中,仲裁员就像法官一样被成堆的文件所包围。仲裁的诉讼化还意味着仲裁面临更多的 司法干预和控制。⑨仲裁的诉讼化倾向必将给仲裁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使仲裁成为诉讼的附 属物。 二、仲裁诉讼化之成因 从理论上看,仲裁包括两方面的因素:合同因素与司法因素。④合 同因素即契约性,体现为当事人的意 思 自治;司法因素则表现为国家的干预,“仲裁的本质属性为契约性,但同时又在立法规范和司法实践中具 有司法性。”⑨司法权力对仲裁的渗透,体现了国家司法主权的一种态度,能够弥补仲裁 自身的不足,但是,这 +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讲师。 + 法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副教授。 ① 谢石松主编:《商事仲裁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 l页。 ② 顾培东著:《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0页。 ③ 丁颖 :《论仲裁的诉讼化及对策》,载 《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④ 施米托夫著:《国际贸易法文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年版,第598页。 ⑤ 葛行军:《简述仲裁司法监督与仲裁制度的完善》,载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华南分会编、韩健主编:《涉外仲 裁司法审查》,法律出版社 2006年版。 87 法学评论 2007年第6期 种渗透应有一定的限度,否则会侵害到仲裁的自治性和契约性。而且,司法性正是通过对仲裁契约性过分的 渗透及冲击,成为仲裁诉讼化的根源。就我国而言,仲裁诉讼化趋势主要根源在于立法的价值取向,而这种 价值取向又直接决定了司法监督的适当与否。笔者认为,造成仲裁诉讼化的具体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1.仲裁与诉讼有着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仲裁与诉讼都属于民事程序,其一般性规定相同、处理争议的主体相同、案件性质相同,某些程序性规则 也相同。此外,仲裁与诉讼同样也是以当事人的对立作为前提,仲裁员与法官一样需要在认真听取、斟酌对 立双方当事人的主张的基础上,作出与法院判决具有相同效力的仲裁裁决。换言之,仲裁基本上具有与诉讼 相同的结构,这应当说是仲裁制度的前提。⑥但这种 “前提”,同时也成为仲裁诉讼化结构性的弊端。 2.我国仲裁立法将仲裁与诉讼的价值 目标混同

文档评论(0)

ouyangxiaox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鞋类设计师,喜欢整理收集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