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言法语评析和答案070617
法言法语评析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唐律疏议》
1)出自《唐律疏议》
2)译文:道德和礼仪是政治教育的根本,刑罚是手段,两者就好像早晨和黄昏,春天和秋天一样互相需要而不可缺少。
3)评价:这是唐代的立法思想之一,也是唐代的立法指导原则。它强调了封建伦理道德在立法上的作用。在唐太宗看来,德礼为治国之本,刑罚为治世之用,二者关系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以礼为内容,以法为形式,融礼、法为一体,相互为用。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先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篇》
1)选自春秋时代孔子的弟子子游所怍的《礼记·礼运篇》,里面描述了“大同社会”的社会景象。
2)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3)评价:
《礼记·礼运篇》而描绘的“大同”社会景象在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故自其说问世以来,“世界大同”就成为炎黄子孙孜孜以求的美好境界,大同理想在中国上空一直徘徊了二千余年。它犹如理想灯塔之光,不仅给失望中的人们不断带来希望,而且更感召着人们为之去做不懈努力。在中国近代史上,《礼记·礼运篇》的“大同”理想更成为激励中国仁人志士反抗外来侵略和本国衰朽而又暴虐统冶,谋求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探寻社会前进发展道路的精神动力之一。
国君在途中遇到大夫,便抚式示礼,而大夫(大夫也有专车)则下车还礼。大夫在途中遇到士,同样的抚式示礼,而士(士也有专车)则下车还礼。而在途中遇到百姓,则不用那样抚式示礼,刑法也不用对待大夫,要对之刑罚的人是不在君王旁边的。
11.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其审克之。
《尚书·吕刑》
P60-P61(“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书上没有)
1)出自《尚书·吕刑》中西周帝王的文告和军臣谈话记录原告和被告都来齐了,就审查五刑的讼辞;如果讼辞核实可信,就用五刑来处理。如果用五刑处理不能核实,就用五罚来处理;如果用五罚处理也不可从,就用五过来处理。五过的弊端是:,,,,。,你们必须详细察实啊!……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P56 《诗经·南山》
1)出自《诗经·南山》,先秦作品
2)译文:娶妻子如何做?必须告诉给父母。妻子如何做?非请媒人不行。……取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礼记·曲礼》
1)出处:《礼记·曲礼》西周 P56
2)译文:男方与女方如果不通过媒人,不知道对方的名字;没有作为聘礼,男方是不能与女方的。
15.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之也。 《礼记·丧服四制》
2)译文:天上不会有两个太阳,地上不会有两个王,国家不可能有两个君主,家庭不可能有两个尊长,这就是以一个人来管理事情。
16.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凡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 《周礼·秋官司寇》
1)出处:西周《周礼·秋官司寇》,贵族官僚在诉讼程序、刑罚处罚方法等方面有一系列特权。P46 2)译文:凡是大夫以上的贵族和他们的正妻,不用亲自出庭受审。凡是天子的同族,犯了罪不当众处刑。
17.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老子·第三章》
不崇尚贤人,使得人民不争夺功名;不珍视稀罕的器物,使得人民不做盗窃的事情;不显耀那些能够诱发人贪欲的东西,使得民心不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意志,增强人民的体魄,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样,)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事,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
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体现
1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