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咬文嚼字》说课稿

《咬文嚼字》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今天我说课是下面我从方面说设计教材《咬文嚼字》是高中语文必修5文艺评论及随笔的一篇讲读课文,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感悟汉语的独特神韵和深厚意蕴。选择这篇文章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严谨的语文学习习惯。品味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养成对语言、文学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互相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咬文嚼字》是一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富有理趣的文化随笔本文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主要任务是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在对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体悟“炼字”的必要性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将本文与马南邨先生的《不求甚解》进行比较阅读,一方面引导学生将两种读书方式的优劣进行对比,寻找出最恰当的读书方式,另一方面学习两篇文章的写作思路。的是第一课时。 2、品味妙语佳句。 3、提炼主要观点。 4、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情况: 高二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筛选整合能力,因此,对于文章的重要观点及整体思路,教师只需稍加引导,便可得出。本文虽是一篇文艺随笔,但朱光潜先生运用了许多贴切生动的实例以论证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根据对实例的研究讲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只要引导得当,总结出作者观点应该不是难事。“咬文嚼字”实例所反映出的道理。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重点) 3、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难点) 4、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谨严精神,养成严谨学习的人生态度。并在阅读中养成自觉品评和挖掘文章内蕴的良好习惯。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点拨法是最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多媒体设计应为学生营造最佳的氛围多媒体设计是备课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行兴趣调控,既可以激发兴趣,又可是课堂妙趣横生教学程(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诱导其进入学习状态,初步触及文章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实例,所体现出的道理。问题设计如下:(15分钟左右) ①材料一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没有骨气的文人 咬文嚼字:这三则材料都是李广射虎的故事。第一则里有多个“石”字,另外两则里只有一个“石”字,朱先生认为那句写得好,为什么? ③材料三 贾岛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韩愈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咬文嚼字:韩愈修改了哪个字,朱先生认为谁的好? ④材料四 A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B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 C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咬文嚼字:这三句都是说苏轼在无锡惠山品茶一事,比较这三句,那句更富有文学色彩?试说明理由。 然后让学生分组分段研读文本,学生在讨论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作适当的点拨。例如:学生在讨论材料一中的问题时,教师可作如下点拨:一是找出课文中作者分析这两种句式表达效果不同的语句,二是让学生读,可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宋玉和婵娟,然后让婵娟“骂”宋玉,在学生演练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背景介绍(在屈原屡遭朝廷贬斥,权贵排挤,小人污陷时,他最喜欢的学生宋玉背叛了他,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投靠了南后和张仪,当宋玉和子兰来劝屈原的婢女婵娟和他们一起走时,作为一生追随先生的婵娟气愤之极,所以骂宋玉:“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然后教师也可作个示范,学生再读,再体味,在反复的朗读中体味这两种句式所表达出来的不同情感。学生在讨论探究材料四中的问题时,教师可作如下提示:诗人所处的环境怎样?诗中的人物有什么活动?在此情此景下,可想像出人物有着怎样的情趣? 设计的所有问题,都是让学生品味妙语佳句,都是围绕“文字与思想感情密切相关,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这一主要观点而展开的,从而突出重点。 (4)第四环,分析归纳,在前面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后,就水到渠成的提炼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明白了本文中“咬文嚼字”的真正含义了。 师生动态完成板书。(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3、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一、师与生的角色定位。 要更新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