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疟原虫的形态鉴别.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疟原虫的形态鉴别

疟原虫生活史 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 间日疟原虫 p.v 恶性疟原虫 p.f 三日疟原虫 p.m 卵形疟原虫 p.o 在国内,多间日疟和恶性疟,极少三日疟和卵形疟 疟原虫生活史 人疟原虫完成其生活史需要人和按蚊两个宿主。在按蚊体内进行有性繁殖,按蚊是疟原虫的终末宿主;在人体内进行无性增殖,人是疟原虫的中间宿主。 疟原虫生殖周期 人体内的红细胞外期 人体内的红细胞内期:环状体(小滋养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 蚊体内的孢子增殖期 人 体 疟原虫的基本结构 疟原虫基本构造为细胞浆、核和疟色素。 1.细胞浆 被染成蔚蓝色或深蓝色,随着虫体发育长大,细胞浆逐渐增多。间日疟原虫发育到大滋养体阶段,胞浆呈阿米巴样活动,胞浆内有空泡。 人 体 疟原虫的基本结构 2. 核 即细胞核或染色质粒。在正常情况下核呈鲜红色,呈圆形或不规则,结构致密,在个别发育阶段较为疏松,例如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的核。 3. 疟色素 间日疟原虫的色素颗 粒呈短棒状,黄褐色; 恶性疟原虫的色素颗 粒呈细砂状,黑褐色。 薄血膜中被疟原虫寄生红血球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被寄生红细胞 胀大色浅,薛氏点鲜红色,细小,数多 恶性疟原虫被寄生红细胞 大小正常,色稍紫;茂氏点紫红色,粗大,数少 薄血膜中小滋养体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小滋养体 约为红细胞直径的1/3;环较粗大;核1~2个; 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体,不如恶性疟原虫多见 恶性疟原虫小滋养体 约为红细胞的 1/6;环纤细;核1~2个; 一个红细胞寄生2个环状体的常见 薄血膜中大滋养体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大滋养体 虫体不规则,较大;阿米巴样空泡明显;疟色素细小,黄褐色 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 体小,圆形;空泡小;早期疟色素细小,金黄色,晚期结成块状,黑褐色 薄血膜中裂殖体前期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裂殖体(S)前期 圆形或不规则;核分裂为2个以上,空泡消失;疟色素分布不匀 恶性疟原虫裂殖体前期 圆形,核分裂为2个以上;疟色素集成团快 薄血膜中成熟裂殖体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裂殖体 大于正常红细胞;裂殖子12~24个,通常16个,排列不规则;疟色素常集于一侧,黄褐色 恶性疟原虫裂殖体 小于正常红细胞;裂殖子较小,8~36个,排列不规则;疟色素成团状,黑褐色 薄血膜中大(雌)配子体 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雌配子体 小于正常红细胞,圆形;核小,致密,深红色,偏于一侧,胞浆深蓝色;疟色素散在 恶性疟原虫雌配子体 新月型,两端较尖;核小,致密,深红色,位于中央;胞浆深蓝色;疟色素块围于核周 薄血膜中小(雄)配子体 形态特征 间日疟原虫雄配子体 大于正常红细胞,圆形;核大,疏松,浅红色,多位于中央;胞浆浅蓝色或淡红色;疟色素散在 恶性疟原虫雄配子体 腊肠形,两端钝圆;核大,疏松,淡红色,位于中央;胞浆浅蓝色或浅红色;疟色素围于核周 疟原虫在厚血膜中的形态 厚血膜中疟原虫的形态 因此,在厚血膜中,各期疟原虫的体积都略为缩小,其中只有大、小滋养体的形态有较大改变,而裂殖体和配子体的形态则无明显变化。 厚血膜小滋养体 形态 小滋养体 胞浆呈环状或向核的一侧或两侧收缩,使环的中间断裂,或围绕核。间日疟原虫的环较大,常呈分号“;”和感叹号“!”状;而恶性疟原虫的环纤细,常呈分号“:”、飞鸟“⌒.⌒”、V状和断环状。 厚血膜间日疟大滋养体 形态 间日疟大滋养体的胞浆可皱缩断裂成几个块状,大小不一,似互不连接。核位于胞浆之中或外边。有些仅见胞浆和疟色素而核看不清楚。 厚血膜恶性疟大滋养体形态 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与薄血膜形态相似。 厚血膜裂殖体形态 裂殖体 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的裂殖体前期及成熟殖体,除虫体略为缩小,着色较深外,均与薄血膜相似。 厚血间日疟配子体形态 间日疟原虫的配子体除虫体略缩小且着色深外,均与薄血膜相似。 厚血膜红细胞形态 寄生的红细胞经染色后,因细胞内血红蛋白溶解,轮廓消失,但有时会留下残骸的“影子” 。 读片练习 薄血膜中间日疟环状体(pvR) 薄血膜中间日疟环状体(pvR) 薄血膜中间日疟大滋养体(PVT) 经8~10小时,虫体增大,胞质增多,伸出伪足。 出现黄褐色的疟色素。 红细胞胀大,变形,颜色变淡,并出现数量较多,淡红色的小点,称薛氏小点 薄血膜中间日疟未成熟裂殖体(PVS) 2.1 未成熟裂殖体 (immature ?schizont) 薄血膜中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PFT) 一般不出现在外周血 虫体小结实,圆形,不活动 疟色素集中一团,黑褐色 原虫此时开始集中在内脏毛细血管 薄血膜中恶性疟原虫裂殖体(PFS) 裂殖子8~36个,通常18~24个,排列不规则 疟色素集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