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登飞来峰》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教案

邛崃市十方堂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 2 单元(组)第 9 课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与能力本的生字新词,理解的意思,体会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与方法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态度观古诗的对比学习,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能背诵下来,会默写。 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看峰见景物的不同,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具资料准备师生互动 堂 教 学 设 计 课 堂 教 学 设 计谈话导入,入情入,你们登过山吗?谁谈一谈你当时的感受? ,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都是诗人登山后所写的,你想了解他们登后的感想吗?整体通读,想象意境。 2、 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有困难的地方作上记号) 3、 指名读古诗,听一听,是否读的正确、通顺。 4、 全班齐读两首诗,边读边想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作者都是宋朝的诗人。指名简介王安石和苏轼。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 (2)都有景物描写。写的什么?(借机解题) (3)都借写景说明道理。 这两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让我们一首一首的来品悟。 三、分步解读,感悟哲理。 (一)学习《登飞来峰》 1、指名朗读《登飞来峰》,然后说说诗意。 2、从哪里看出作者站在最高层站得很高? (1) 品读前两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千寻,言高。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高高的飞来峰上有一座千丈高的塔,听人说早上公鸡鸣啼时,在塔上可以看到旭日初升的奇丽景观。 自己放声朗读,进一步想像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过渡: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能听见鸡鸣,这还是写塔高。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2)品读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直抒胸臆,意思是“我不用担心浮动的云遮住我的极目远眺的视线了,那是因为我已身处凌空的最高层呀。”(仅仅十字,境界全出。) 学生质疑,重点解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补充诗人的写作背景。)为什么用“不畏”?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诗人站得高,看得远的胆识气概和豪情万丈。 (3)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谈一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3、带着感悟有感情齐读《登飞来峰》。 4、参照古诗,深化感悟。 学到这里我们想到了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里的著名诗句,引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在《望岳》中的诗句,引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啊,同学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的全面呀!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时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下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诗《题西林壁》,大家课后好好预习。 回忆自己的登山经历,简单交流自己的登山感受。 兴趣。 要求读。 说说诗句的意思。 读书,正音。 两首诗的作者。 两首诗题目的意思。 了解两首诗的写作手法。 《飞来峰》交流诗意。 诗句前两句话的含义,放声朗读,进一步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的后两句,理解其中的含义,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 交流: 感情朗读《飞来峰》 背诵:业布置飞来峰》说说诗意和诗中的道理。设计反思 第 页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