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胆道疾病一点经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胆道疾病一点经验

中医治疗胆道疾病一点经验【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81-01胆囊炎,胆石症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对本病的病理,临床特点,治疗等的论述,散件于历代经著中胆胀,胁痛,肝胃气痛,黄疸等有关章节。如《素问。胀篇》云:“胆胀者,口中苦,善太息。” 1有关生理 胆为六腑之一,居于肝下,受肝之余气,内藏精汁。《难经,四十二难》谓:“胆在肝之短叶间。。。。。。盛精汁三合”。精汁即胆汁,它在饮食消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肝胆互为表里,肝藏血,其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即为胆汁。胆汁的正常分泌同样也依赖肝之疏泄功能。肝与胆都有喜条达之特性;胆之与脾,在对于饮食的运化过程中,相互协作。胆之分泌胆汁,以促进脾之运化功能;脾运则肠道传化通畅,亦有利于胆汁分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土运木达”之生理状态。 2胆囊炎,胆石症的病因探讨 根据中医病因学理论,本病的病因不外乎:㈠内伤七情,忧郁,忿怒。首先伤感,以致肝胆失于疏泄;㈡内伤饮食,暴饮暴食,及偏嗜高粱厚味而致湿热蕴阻;㈢为直接感染湿热之邪,充斥肝胆。其转归,都使肝胆失疏而致气滞郁结或湿热内蒸等病理变化。 3治疗法则 3.1疏肝解郁法:肝与胆在生理上是互相联系的,而在病理状态下相互影响。七情郁结首先内伤于肝,以致肝失疏泄,继而出现胆道不利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表现为肝胆失疏的症状。肝郁气滞可以横逆犯胃,故胃失和降的症状可以并见。症见右胁疼痛,牵引肩背,并与情绪变化有关,伴?气,女子月经不调,经来乳胀,苔薄,脉弦。由此可见,此类病人之胆道不利是肝疏泄的后果。因而立疏肝解郁法,方取柴胡疏肝饮,逍遥散等,意在疏理肝气,解开气机之郁结,去除影响胆道通利的病理因素。“木郁则达之”运用疏肝解郁法,临床以右胁胀痛这主的一组症状,便可随着肝气的疏泄,胆道的通畅而消失。 3.2泻肝利胆法:如肝胆气滞,日久不解,木可以克土,直接影响脾之运化。使湿邪内生,蕴而化热,湿热交蒸,熏迫肝胆,导致肝胆湿热病理变化,另外,胆汁分泌不畅也可久蕴生热并旁及于肝。暴饮暴食,嗜食滋腻厚味,伤胃伐脾,同样也可以内生湿热,熏蒸肝胆;也有感受湿热之邪,并直接而迅速的充斥肝胆,由此可见,肝胆湿热熏蒸是胆囊炎、胆石症的主要病理机制,因此,在治疗上非泻则湿热不化,非利则胆道不畅。方药取龙胆泻肝汤,千金谷疸汤等。加减金钱草,蒲公英,虎杖等。若湿热蒸腾,胆道阻滞严重,迫使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而发为黄胆者,需加菌陈蒿汤治之,在泻肝利胆的基础上,配以利胆退黄之剂。 辨证要点:右胁疼痛陈作,发热,大便秘结或溏薄不畅,口干而苦,甚则两目肌肤发黄苔黄腻,脉弦滑。 3.3 清热消石法:如湿热蕴蒸,熬炼日久,凝结为石。胆石的形成,使病情更加复杂。胆石以物理性的机械因素而根阻胆道,阻碍胆汁的分泌,排泄,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当前对胆石症采用手术摘除,虽不失为一迅速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它同时带来一系列后遗症。因此,采用消石,排石的保守疗法受到重视。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到:生鸡金,金钱草,海金砂,郁金,威灵仙等具有化石之功。有待现代医学证实。 3.4 通腑排石法:胆为六腑之一,六腑具有“以通为用”的特点。腑气不通,足以导致胆道阻滞,因此,通腑也为利胆的重要的方法之一。其意义有二:一则它同样具有通利胆道的作用,有利于肝胆湿热之驱除,有利于胆汁的分泌。二则通腑减轻了肠道的雍滞,有利于胆囊的收缩。有些小结石或泥沙样结石可以乘势而下,被排出胆道系统。只要把握住剂量及患者耐受性等情况,本法将是有益无害。常用方药为承气汤之类,配合其他清利肝胆之品。 在临床上对于胆囊炎,胆石症的治疗,不能单纯的一法一方,而要灵活运用。肝气郁结,最易导致肝胆湿热,故疏肝可同时斟酌配以清利肝胆之品;疏肝理气也有利于胆道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湿热之清除,故清利肝胆同时也宜配以疏肝之品。胆石症的产生和发作,是以肝气郁结,肝胆湿热为病理基础的,因此,在消石的同时不可忽视疏肝与清利肝胆。 消石与排石两者在临床上是齐驱并进的。因为消法可以使结石解何不消溶,因而有利于排石。而排石可以促进胆囊蠕动,不利结石的形成和体积的增大,因而有助于消石。胆囊炎患者,除使用疏肝、清肝利胆法外,?可配合通腑法,通腑的药理作用,可以促进胆囊的收缩功能。因此,有利 于胆囊炎患者的郁积之胆汁、细菌 排除,特别是对于兼有便秘者,尤为适宜。 4病案举例 例1:张 XX ,女,56岁,退休工人 2010年10月25日来诊,胆囊炎发作,于附近医院治疗,10天后症状不见减轻,自动要求出院,旋来我院门诊,刻诊胆囊肿痛引背,气闷嘈杂,口腻,苔薄腻,脉濡,宜光疏肝利胆,清热化湿。 龙 胆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