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紫杉醇内生真菌O60B1分离及鉴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O60B1分离及鉴定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O60B1分离及鉴定摘要:从曼地亚红豆杉(Taxus x media)树皮内表皮中分离得到1株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O60B1,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质谱法(MS)分析其发酵产物,其紫杉醇产量为2.5~3.0 μg/g(紫杉醇/菌丝干重),并通过形态学特征和18 S rDNA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毛霉属(Mucor sp.)真菌。 关键词:红豆杉(Taxus x media);紫杉醇;内生真菌;18 S rDNA;毛霉(Mucor sp.) 中图分类号:S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3-5315-03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Taxol-producing Endophytic Fungus O60B1 ZHANG Peng1,2,LIU Bo2,XU Man2,AO Ming-zhang2,FU Chun-hua2,YU Long-jiang2,GU Yu-cheng1 (1.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Crops,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 2. Institute of Resource 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 A taxol-producing endophytic fungus O60B1 was isolated from the inner bark of Taxus x media. It could produce 2.5~3.0 μg taxol per one gram dry weight of mycelium according to determin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and mass spectrometry(MS). The fungus O60B1 was defined as Mucor sp. through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18 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Key words: Taxus x media; taxol; endophytic fungi; 18 S rDNA; Mucor 紫杉醇是最先分离自红豆杉的高效抗肿瘤药物[1,2]。但由于红豆杉资源稀缺,直接从红豆杉植物中提取紫杉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是解决紫杉醇药源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3-6]。目前已有30多种产紫杉醇真菌被报道,但大多数真菌的紫杉醇产量都较低,无法进行工业化生产[3-5]。除了通过基因工程或诱变等手段提高已发现的内生真菌的紫杉醇产量外,人们仍在积极地从自然界中筛选紫杉醇高产菌株。 本研究从曼地亚红豆杉树皮内表皮中筛选得到1株产紫杉醇内生真菌O60B1,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8 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毛霉属(Mucor sp.)真菌,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紫杉醇提供了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菌株。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曼地亚红豆杉树皮样品采自华中科技大学校园苗圃。真菌分离及培养用培养基为PDA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和PDL(Potato dextrose liquid)培养基,发酵培养基为YES培养基[7]。紫杉醇标样购自Sigma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试验方法 1.2.1 内生真菌的分离与纯化 内生真菌的分离和纯化参照已报道的方法[7,8],经纯化后的内生真菌接种于PDA斜面保存于4 ℃冰箱。 1.2.2 紫杉醇的提取及HPLC-MS分析 内生真菌紫杉醇的提取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质谱法(Mass spectrum,MS)分析参照已建立的方法[7-9]。HPLC分析的色谱仪为Agilent 1200 HPLC System。质谱分析由华中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完成,仪器为Agilent 1100 LC/MSD trap。 1.2.3 真菌形态观察 将内生真菌菌株于PDA斜面活化2~3代后,接种于PDA培养基平板,25~28 ℃培养2周,观察其菌落的形态特征和生长情况,包括菌落形状、生长速度、表面特征以及产生孢子体的能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