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看上巳节文化内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唐诗看上巳节文化内涵

从唐诗看上巳节文化内涵摘 要: 上巳节起源甚早,到唐代已经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从唐诗中可以看出唐朝时期上巳节的繁华盛况及宫廷和民间的上巳节活动,可见其蕴含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且文化内涵到唐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唐诗已经开始反映上巳节传统的没落,这可以给研究当下的文化现象提供新的思考。 关键词: 唐诗 上巳节 文化内涵 上巳节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在宋代之前就有极大的影响力。在经济文化实力都极为昌盛的唐代,上巳节尤其受到重视,被赋予更多的社会意义。而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高度繁荣的时代,文人及知识分子甚至国君都会用诗歌描摹事物、抒发幽思,故在唐诗中可以管窥唐朝时期上巳节的繁华景象,对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也可见一斑。 一、唐诗中反映的上巳节的活动 1.祓禊活动。唐朝的上巳节定在三月三日。这一天,唐朝的皇帝、官员、百姓都会到水滨举行祓除不祥的活动,曲江池、灞河、洛河、渭河都是著名的嬉水圣地。古人认为沐浴能够消除灾祸,祈来福气。唐诗中记载祓禊活动的例子非常众多。万齐融《三日绿潭篇》着重描写了女子祓禊的盛况:“佳人祓禊赏韵年,倾国倾城并可怜。”权德舆《上巳日贡院考杂文不遂赴九华观祓禊之会以二绝句申赠》诗中反映了人们祓禊活动的心态:“禊饮寻春兴有余,深情婉婉见双鱼。同心齐体如身到,临水烦君便祓除。”即祓禊是为了除病消灾。张九龄身为上层官员,在《三月三日登龙山》中说:“禊饮岂吾事,聊将偶俗尘。”可见在强大的社会风气下,文人也未能免俗。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则写得豪迈凌厉:“金钿耀桃李,丝管骇凫鹥。转岸回船尾,临流簇马蹄。闹翻扬子渡,蹋破魏王堤。”细致的描写在千年之后仍然可以清楚地感受当时繁华的活动场景。王维《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更是极力吹捧君王的祓禊活动:“君王来祓禊,灞浐亦朝宗。”可以想见,在宫廷行为的推动下,祓禊活动已经成为上巳节极为重要的活动之一。 2.宴饮。唐诗中所反映的上巳节宴饮以君王举办的大型宴会为中心。王公贵族、上流官员也举办宴会,其中几次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文人宴会反映在唐诗中体现为应制诗和几次限韵的命题诗。应制诗数量庞大,其中张说和王维因为与宴次数较多,所作甚多,如王维《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描写皇家宴饮的极度奢华:“楼开万井上,辇过百花中。画鹢移仙妓,金貂列上公。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风”。其他宴会如题《三月三日宴王明府》的就有6首诗,崔知贤、席元明、韩仲宣、高瑾、高球、陈子昂六位文人留下诗篇,可以想见宴会的规模之大。 3.流觞曲水。流觞曲水的活动在上巳节的活动中兴起较晚,但自魏晋流行以来,至唐已经成为文人极为青睐的上巳节活动之一。这种活动在水边举行,包含了一定的以水消灾的文化意味,但是被文人赋予了全新的文化意义,即成为文人聚会饮酒、奏乐吟诗的一种娱乐活动。唐诗中反映流觞曲水的诗篇也有很多,比如孟浩然《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坐歌空有待,行乐恨无邻。”《上巳洛中寄王九迥》:“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陈希烈《奉和圣制三月三日》反映了这种风雅的活动在宫廷宴游中的流行情况:“上巳迂龙驾,中流泛羽觞。”诗人们还往往在上巳节追思兰亭流觞曲水的风流往事,如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其十五)》:“兰亭席上酒,曲洛岸边花”;李群玉《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从今留胜会,谁看画兰亭”;白居易《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共道升平乐,元和胜永和”。从这些诗中也可以看出唐朝文人高拔的气度和追求雅致的生活情致。这也说明在唐朝,上巳节的流觞曲水活动已经基本隐去了祭祀、祛邪的色彩,而更多地体现了社会上层的高雅情趣。 4.踏青、登高、泛舟。因为上巳节是在春季,伴随着人们的出游赏春,登高、踏青、泛舟、采花等活动也在上巳这一天举行,并深受人们的喜爱。刘商《上巳日两县寮友会集,时主邮不遂驰赴,辄题》云:“踏青看竹共佳期,春水晴山祓禊词。”在唐朝人看来,上巳节即是一个人们走进自然、欣赏风光的绝佳时机。吴融《上巳日花下闲看》写道“十里香尘扑马飞,碧莲峰下踏青时”;万齐融《三日绿潭篇》说:”拾翠总来芳树下,踏青争绕绿潭边”,可见人们集体外出踏青的壮观场景。许棠《曲江三月三日》则极尽夸张地描写人们在这一天采花的盛况:“满国赏芳辰,飞蹄复走轮。好花皆折尽,明日恐无春。”正是人们在上巳节感受到了自然的苏醒和生命的力量,才会写下如此美妙的诗篇。 登高和踏青一样,也是人们亲近自然、欣赏春光的一种活动。白居易《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云:“每登高处长相意,何况兹楼属庾家”;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则写道:“代业京华里,远投魑魅乡。登高望不极,云海四茫茫。”借春日的登高诗人们也寄托了不同的人生感慨,可以说这正是“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①的最好诠释。 除了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