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并州地区歌舞文化述略
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并州地区歌舞文化述略[摘要]宋、金、元时期,戏剧/戏曲的产生与繁荣有多种原因,其中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民族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流带来的文化转型是重要历史背景,特别是少数民族少礼教束缚,喜爱并参与、推动通俗文艺的发展为重要的历史动因。历史上,在具有中原与草原地区交流门户地位的太原地区,这一时期民族融合背景下的歌舞戏剧的交流,充分体现出上述特征。
[关键词]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并州地区;歌舞文化;民族融合
[中图分类号]K89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20-0010-04
太原又称晋阳、并州,另有数种名称:“中国曰太原,夷狄曰大卤。按晋太原、大卤、大夏、夏墟、平阳、晋阳六名,其实一也。”①太原被古人视为“中原北门”、“边地”、“边陲”。如唐李世民《晋祠之铭并序》云:“襟带边亭,标临朔土。”②诗人们也叹息:“并州边地近,此去事风沙。”③北宋初年,北汉在辽的帮助下久不臣服,宋统治者认为:“蠢彼并门,独为臣寇。构乱阶于三纪,恣虐炎于一方。”“惟此并门,敢为骜桀,扰我边陲,固其巢穴。”④金元时期,元好问也说:“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⑤太原地区乐舞及倡优百戏传统源远流长,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成为全国有名的歌舞繁盛之地。其原因既有对传统的传承,更因为此期山西胡汉杂处,大量北方少数民族入居山西各地,匈奴、鲜卑、羯、氐纷纷建立政权,特别是北魏权臣尔朱荣、北齐高氏父子均以晋阳为基地,客观上使少数民族甚至西域歌舞大量传入。既有民间习俗作基础,又有上自皇帝下至朝臣贵族穷奢极欲生活方式的推动,晋阳地区歌舞优戏蔚然成风。隋唐五代时期,晋阳是统一政权的基地、北都,割据政权的都城,民族及其文化融合进一步推进,使其成为全国歌舞百戏的中心之一。
一、南北朝时期以胡汉交融为特点的歌舞繁荣
早在战国时期,崛起于晋阳的赵国就有了歌舞活动。“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又)居二日半,简子寤,语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⑥“不类三代之乐”之语,透露出当时要求对三代歌舞进行改革的信息,并提出改革是为了“其声动人心”。赵武灵王十六年(前310),“王梦见处女鼓琴而歌,诗曰: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⑦这两条资料虽只是记录国君”不知人”状态与“梦”里的歌舞情景,但也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夔龙夔凤纹编镈5件,散虺纹编镈14件,大小相次,音序相接。又有编磬1组13件,⑧就是实物证据。
到南北朝时期,晋阳成为歌舞繁盛之区。由草原入居中原的少数民族将领,甚至帝王、大臣,其民族习俗喜歌善舞,少有汉族士大夫的矜持与约束。契胡贵族、北魏权臣尔朱荣常驻晋阳,即喜欢“酒酣耳热,必自匡坐唱虏歌,为《树黎普黎》之曲”。 ⑨晋阳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龙兴发达之地,因此,神武帝在晋阳建了大丞相府,以晋阳为陪都。高氏父子酷爱歌舞,并躬自实践。史载,高欢曾“使斛律金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 ⑩文宣帝高洋则常常“或躬自鼓舞,歌讴不息,从旦通宵,以夜继昼。或袒露形体,涂傅粉黛,散发胡服,杂衣锦采”。11后主高恒“自能度曲,亲执乐器,悦玩无倦,倚弦而歌,别采新声,为《无愁曲》。自弹琵琶而唱之,音韵窈窕,极于哀思。使胡儿阉官辈齐和之。曲终乐阕,莫不陨涕”。12一位“涂傅粉黛”后“躬自鼓舞”,一位“自能度曲”。“散发胡服”说明高洋演的是少数民族歌舞,高恒弹琵琶,使“胡儿”和乐,可能也是胡乐。豪放性格、歌舞才能加上人主之尊,上行下效势所必然。
高恒还对歌舞人员滥加赏赐,其中包括许多西域人,“诸宫奴婢、阉人、商人、胡户、杂户、歌舞人、见鬼人滥得富贵者将万数”。13齐末,“刑残阉宦、苍头卢儿、西域丑胡、龟兹杂伎,封王者接武,开府者比肩”,“其帝家诸奴及胡人乐工,叨窃贵幸,今亦出焉”。14如和士开,“其先为西域胡商”,因“倾巧便僻,又能弹胡琵琶,因此亲狎”。15还有“史醜多之徒胡小儿等数十,咸能舞工歌,亦至仪同开府、封王”。“其以音乐至大官者:沈过儿官至开府仪同,王长通年十四五,便假节通州刺史”。16
太原地区发掘的一些北齐贵族墓葬,展示了他们豪华的乐舞生活。寿阳县出土北齐河清元年(562)厍狄回洛墓一舞俑。该男子面展笑容,头戴尖顶胡帽,身穿敞领紧身宽袖至膝花丝绸袍,双臂前展,双拳虚握,膝屈脚翘,正在欢快起舞(见图1)。从舞俑面貌、舞姿、服饰看都是西域胡人无疑。其所穿舞衣肘以上袖管紧窄,而自肘以下突然张开呈喇叭状。这种服饰最早见于战国时期中山国王族墓出土的一件银铜人灯,铜人左衽衣之袖管即是这种风格。17北魏时期也有类似服饰文物出现,18但以这种宽袖渲染舞姿的做法,似乎开始于北魏。台湾历史博物馆藏有两件该时期的女舞俑,及河南宜阳县丰里镇马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