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老子关于小大之灼见.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老子关于小大之灼见

第七讲:老子关于小大之灼见 “大”与“小”,是老子频繁使用的哲学范畴,也是老子常用的道德范畴。 老子以其特有的“反者道之动”的逆向思维,告诉我们: “小中见大”、“未兆易谋”、“无执无失”的道理,引我们体悟出人生的真味、大道的真味。 一、小中见大 世界上有大中见小,也有小中见大。 硬撑出来的大不见其大,硬撑出来的强不见其强。 真正的强大是自信的、平和的、不经意流露出来的。 宋人苏辙说: 古之达人,推而通之,大而天地山河,细而秋毫微尘,此心无所不在,无所不见。 是以小中见大,大中见小,一为千万,千万为一,皆心法而。 老子曰: 见小曰明。(《道德经》五十二章) 能看见细小的东西才是明。 要洞察细微,明了事物的本质,老子从理论上高度肯定了把握“小”的重要性。 他一贯主张天地之道,大以小为本,道大以小为成,见小,故能成其大。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曰: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以小见大观人: 诸葛亮讲过七条知人之道: 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曾国藩《家书》云: 量随识长,闻事不喜不惊,乃可以当大事。 有见识才有气量。 看透大事者超脱,看不透者执着; 看透小事者豁达,看不透者计较。 以小见大观事: 老子告诉我们,小中见大,易中见难。小处可以判断事物的发展。 韩非子有言: 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 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欧阳修有两句名言: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祸患的发生常常是由于一些小的失误积累而成的,智慧而又勇敢的人常常被自己所喜好的东西所困惑。 以小见大观画: 一峰若太华千寻,一勺若江湖万里。 以小见大、方寸间见山林,超载世俗享受自然之美。 二、未兆易谋 老子告诉我们,“远虑”和“近忧”是相连的,所以要从长计议。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曰: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 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 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未兆易谋”不仅说洞察于未然之际,还有集小成为大成之意。 三、无执无失 自然而然,是道德法则或规律。 顺应自然则成,强作妄为则败。 所以老子告诉世人: 要力戒主观固执,强作妄为; 做任何事情都要合乎自然并循序渐进、善始善终。 圣人无为故无败, 无执故无失。 稻盛和夫崇尚: 敬天爱人 自利利他 动机至善 私心了无 无执,是成功时保持清醒头。 无执,也是无私善行的表现。 无执,更是对世事洞察的结果。 英国19世纪杰出诗人,约翰·济慈的《夜莺颂》。 奥地利小说家,弗兰兹·卡夫卡的遗嘱。 *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