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第二章自我与自我概念.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部分第二章自我与自我概念

内隐自尊测验 思考: 网络中自我呈现与现实中自我呈现的异同? 为什么常说网络是虚无的,不可靠的? The next class presentation 1. How can we change others’ attitude? 2. What should we do if we want to resist persuasion? 3. Define cognitive dissonance, and describe the tactics people can use to get rid of dissonance. 第三部分 第二章 自我概念——理解我是谁 主要内容 自我与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 自尊 自我效能感 自我呈现 一、自我与自我概念介绍 1、自我概念:将自身作为个体(即客观我)的一种认知。 2、自我概念的功能 自我一致性维持 经验解释 期望定向:指人们对情境和自己行为的期望是受自我概念引导的。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于事情发生的期待和自己在情境中如何行为,都高度决定于自己的我概念。(类似于自我预言实验) 金盛华(1993):差生的消极自我概念导致消极自我期望。 孩子长到大约到6-8月龄时,开始出现自己身体和自身连续性的感觉 。儿童自我意识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语言的学习和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开始逐渐学会用符号来指称周围世界的客体,并最终了解了语词中“我”的内涵,开始用“我”来代替“宝宝”,此时自我已经明确分化为一个独立的对象。 我国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已形成十分清晰的自我概念(韩进之,1990)。 二、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埃里克森的自我(自我意识)发展理论 1.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婴儿期(0-18个月) 2. 自主对怀疑和羞愧 童年期(18个月-4岁) 3. 主动感对内疚 学前期(4-6岁) 4. 勤奋对自卑 学龄期(6-12岁) 5. 自我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青春期(12-18岁) 6. 亲密对孤离 成年早期(18-30岁) 7. 产出对停滞 中壮年期(30-50岁) 8. 自我完整对绝望 老年阶段(50岁以后) 2、自我概念获得的两种途径 Introspection (内省) : Looking inward to discover the causes of our own behavior 自我服务偏差与高于均数效应(above average effect) 再次回忆“积极错觉”——对自我 Eg.做每日计划? Considering ourselves from others’ vantage point (观察点) Both are not accuracy。 Social Comparison: How We Evaluate Ourselves 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We compare ourselves to others because there is no other objective yardstick to evaluate ourselves against; thus other people are highly informative. (费斯庭格,1954) Upward social comparison Downward social comparison Social Comparison: How We Evaluate Ourselves The Self-evaluation maintenance model (自我评价维护模型): In order to maintain a positive view of the self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we distance from others who perform better and move closer to those who perform worse. The reverse is true when one’s social identity is salient at the group level.——以保护我们的自尊 Eg., Low-p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