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程原理第四章__传热
第四章 传热与设备 教学目的:掌握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计算及传热设备。 教学重点:导热、圆管中的强制对流传热、传热计算及基本的传热设备类型与选用。 教学难点:圆管中的强制对流传热。 教学思路: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计算——传热设备 安排学时:12 6.3 对流传热(Heat Transfer by Convection) 6.3.3 牛顿冷却定律 设热流体的温度T 和壁面的温度TW 之差全部发生在厚度为δt 的有效膜内,而此有效膜层的传热方式为热传导。 6.3.4 对流传热系数 6.3.5 无相变过程的对流传热系数经验关联式 6.5.2 总传热速率微分方程 6.5.3 总传热系数 6.5.4 传热推动力和总传热速率方程 6.5.5 稳定传热的计算 四、换热器 6. 板式换热器 主要由传热板片,密封垫片和压紧装置三部分组成。 优点:①传热系数K大。 ②板间距小,结构紧凑。 ③操作灵活性大。 缺点:①允许的操作压强低, 温度不能太高。 ②处理量不大。 7. 螺旋板式换热器 主要由两张互相平行的钢板,卷制成互相隔开的螺旋形流道两板之间焊有定距柱,以维持流道的间距。 优点:结构紧凑,单位体积提供的传热面积大,总传热系数大,传热效率高,不易堵塞。能利用低温热源和精密控制温度。 缺点:操作温度和压力不能太高,流体阻力较大,不易检修且对焊接质量要求很高。 8. 板翅式换热器 是一种轻巧,紧凑,高效的换热器。 优点:①传热系数K大。 ②结构紧凑。 ③轻巧牢固。 缺点:易堵塞、清洗困难。 1.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和选用的有关问题 (1)流程的选择 ① 不清洁和易结垢的流体走管内,以便清洗。 ② 流量小或传热系数小的流体走管内。 ③ 腐蚀性流体宜走管内。 ④ 压力高的流体走管内。 ⑤ 饱和蒸气走管间(壳程)。 ⑥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 ⑦ 粘度大的物料走壳程为宜。 4.7.3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和选用 (2)流速的选择 一般情况,流体流经换热器的压力降和Re数值都不得超过某一范围。比如:液体 △p=10~100kPa,Re=5000~20000; 气体 △p=1~10kPa ,Re=104~105 。 (3)平均温差的计算 流体流动不是简单的并流、逆流,而是比较复杂的流动。如错流、简单折流。 通常用逆流的方法计算,再根据流向加以校正。 (4)管子的规格及排列方式 ①直径d时,可根据流速及流量确定,国标中一般管的规格有两种,即φ19×2mm(用于正三角形排列),φ25×2.5mm(用于正方形排列)。 ②选管长l时,以清洗方便和合理使用管材为准,我国生产的钢管多为6m或9m,故系列标准中管长l有:1.5,2,3,4.5,6和9m等六种。 ③排列方式有: (5)折流挡板 安装折流挡板是为了提高壳程流体的对流传热系。 为了获得良好效果,通常切口高度与直径之比为0.15~0.45常见的是0.20和0.25两种。 挡板间距过小,检修不方便,流体阻力也大;间距过大,不能保证流体直流过管束,使对流传热系数降低。一般取间距为壳体内径的0.2~1.0倍,如我国系列标准:固定管板式:100,150, 200, 300,450,600,700mm七种;浮头式:100,150,200,250,300,350, 450,600mm八种。 (6)列管式对流传热系数 ① 管程传热系数α1 管内流动的传热系数可按前面介绍的经验式计算,当Re104时,可用式(4-23)计算,即 ② 壳程传热系数α2 当Re100时,即可达到湍流状态。其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很多,当使用25%(直径)圆缺形挡板时,可用下式计算。 (7)流体通过换热器的阻力损失(压力降) 列管换热器中阻力损失的计算包括管程和壳程两方面。 ① 管程阻力损失 管内的总阻力损失应是各程直管损失与每程局部损失之和。即 ② 壳程阻力损失 下面推荐一个常用的计算式: t t t 2.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和选用的方法步骤 (1)试算并初选设备规格 ① 确定流体在换热器中的流动途径。 ② 根据生产任务,计算热负荷。 ③ 选择列管换热器的形式,计算平均温度差。 ④ 依据总传热系数的经验范围或按生产实际情况,选定总传热系数K值。 ⑤ 由Q=KA△tm,初步估算传热面积。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