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12.07念奴娇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产生了。 ;;1.有感情地朗读并成诵;
2.学会剖析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意境,把握词的感情;
3.?领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健康的人生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1、注音:
公瑾 纶巾 故垒
酹江月 华发
2、释词:
浪淘尽:
人道是:
乱石穿空:
雄姿英发:
千古风流人物:
一尊还酹江月:;俯而读 仰而思;整体感知:
谈谈初读感受。
上下片各写了什么?
;上片: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片: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自主学习一
思考:上片中写了哪些景观?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自主学习二
1、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2、为什么单单怀周瑜?咏怀周瑜的目的是什么?;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
;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
“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周
瑜; ;补充资料一;补充资料二; 周瑜 苏轼;1、如何理解“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导思点拨 求异创新;导思点拨 求异创新;导思点拨 求异创新;月境情怀
陶潜的“带月荷锄归” ——隐逸情趣
李白的“举杯邀明月” —— 飘逸
杜甫的“月是故乡明” ——思乡感情
苏轼的“明月几时有” ——旷达情怀
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离别情怀
李清照的“月满西楼” ——幽怨情怀
;;老师寄语:人生如月,皆有阴晴圆缺,得志时不可趾高气扬,失意时也无须垂头丧气,无论顺境逆境,或得或失,都平静的接受世界,从容地面对生活,这才是智者的活法。
;拓展训练请从意象意境方面赏析下面这首词。;定风波; 苏轼——《定风波》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 “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 下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