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英雄不老》时代精神及文学色彩.docVIP

报告文学《英雄不老》时代精神及文学色彩.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报告文学《英雄不老》时代精神及文学色彩

报告文学《英雄不老》时代精神及文学色彩今年4月,在牡丹花城洛阳举行的第二届“华富杯”中国短篇报告文学颁奖仪式上,河南日报记者朱夏炎、王钢采写的报告文学《英雄不老——记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英雄老人李文祥》一举夺冠,荣获本届中国短篇报告文学中唯一的一等奖。 “华富杯”中国短篇报告文学奖是中国作协、中国报告文学学会设立的我国短篇报告文学的最高奖项。刊登于2011年6月28日《河南日报》的报告文学作品《英雄不老》,通过对一位87岁、屡立战功的老战士视名利如浮云,将所有荣誉收于一个小布包,回归家乡隐姓埋名当农民,一生默默奉献的高尚人生的采写,向读者展现了一位甘守淡泊、不求索取、大象无形的英雄老人。颁奖组委会给《英雄不老》的颁奖词是:“一曲饱含敬仰之情叙述的英雄诗篇,现实主义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它的绽放使人们感动和思索。” 《英雄不老》的题材、时代精神和时代责任感 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是报告文学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现实中,不少重大事件或人物不一定能成为报告文学的题材。相反,不少看似平凡的事件或人物却是重大题材。老英雄李文祥是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农村调研时发现的一个典型,这位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战功卓著,和平年代隐功埋名、安贫乐道的老人,他的人生就是一座值得深深挖掘的“富矿”。作者敏锐地从中发现重大题材,通过反映老英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高尚情操,挖掘出富有时代精神和具有鲜明特色的人和事,报道了读者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和价值取向,使受众在知晓英雄人物和了解典型事例中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 反映时代精神,是媒体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努力追求的方向。对于报告文学这种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文体来说,更为重要。时代精神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它自己的具体内容,我们这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就是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强调的“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中,向李文祥同志学习,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始终如一、矢志不渝地去做、去实践,把各方面工作做好,把河南建设好”。 时代精神可以通过各种题材、各种方法来表现,但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现实题材来反映。将时代精神通过实实在在的典型和生动的事例,形象地报告给大众,报告文学就是最好的形式。在李文祥事迹经过国内媒体第一波大量报道之后,《英雄不老》的作者冒着“炒剩饭”的风险,在当地宣传部门都认为“再也采访不出啥东西了”的情况下进行深度采访,凭借深厚的功底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娴熟地驾驭和发挥报告文学“及时反映”和“多角度展现”的特点,将一个高风亮节、令人震撼的老英雄展现在读者面前。《英雄不老》不仅在采访、发表过程中做到了时间上的迅速、及时,而且在现实题材的反映上,及时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抓住了生活中最本质的东西,回答了受众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这正是它得到广大读者钦赞,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所在。 《英雄不老》在刻画人物方面的独到之处 报告文学的重心是写好人物,人物是否鲜明生动,是报告文学成败的关键。 但是,报告文学刻画人物不能像小说那样,通过拼凑起来的角色进行典型化的塑造,它要反映的是生活中真实的人,只能选择生活中具有社会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进行集中、提炼、剪裁,从中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所描写的人物神态、动作、风貌,都要表现出其独特的地方。《英雄不老》在刻画人物方面,至少有以下几点使人难忘: 其一,环境描写使人身临其境。报告文学的重心是写“人”,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是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的,只有将人物的形象放在特定的环境中才有坚实的基础。为写好老英雄李文祥这个人物,《英雄不老》将他的人生分为上下两部分来写,即前面15年的从军转业经历与后面50年的回乡务农情况。上半部分,作者用七千字的篇幅描写了李文祥参加过的济南、淮海、渡江等六次战役,成为功臣后又义无反顾回乡务农的场景,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惨烈和李文祥的无畏气概,结构紧凑、语言疾急。在下半部分中,作者用近一万四千言的篇幅,描写了老英雄隐功埋名、安贫乐道、回报家乡的赤子之情,阐幽明微、慢工细活。《英雄不老》正是通过既有鼓乐的“急急风”又有音乐的“慢板”这种特定的、具有强烈反差的环境描写,将一个血肉丰满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其二,人物性格刻画栩栩如生。报告文学既然具有“文学”的特质,写作上和短篇小说一样,也应抓住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英雄不老》在刻画李文祥老人的鲜明个性方面也是很到位的,作者在写老英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时,自始至终把握住他性格中的坚毅、倔强、耿直、豁达和淡然的生活态度,通过六次战役英勇杀敌、义无反顾回乡支农、带领乡亲改变面貌、得到照顾却忐忑不安等一些特定的情节,展现了一位“有着伟大追求却依然平凡,怀着满腔热血却依然平静,有着极强烈的责任感却依然平常”的可敬老人。 其三,人物语言充满个性化。充分运用个性化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