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比较方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移动模架现浇箱梁施工比较方案

1、国内外移动模架造桥机使用状况 移动模架造桥机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两根纵梁支撑、对混凝土桥梁进行逐孔向前现场浇筑的施工机械。该技术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西欧,1959年在阿尔卑斯山修建桥梁时首先创用,周期达到两周一孔;1963年西德斯特拉巴格公司采用穿巷导梁(两次走行型)现浇31m跨简支桥梁;1969年德国PZ公司首先使用桥面下支撑双梁一次走行的现浇方案,用于德国Amsinck立交桥,于1973年定型,该工法亦称PZ法,其最大适用跨度为55m。现在发展到了60米。 桥面上支承实例有瑞士如根托贝桥,此桥用MSU60/90型桥面上支承移动模架法施工,其外模为悬挂式;葡萄牙瓜迪亚纳河高架桥,其桥跨为50m+5×60m+50m,采用桥面上支承柔性悬挂法。 移动模架造桥技术,日本于1968年引进,美国在1977年使用。如美国亚特兰大的马耳他高架桥,其跨度为23.4m~44mPC单箱单室连续梁。 我国交通部门1975年援外时采用。1991年在国内最早被应用于厦门高集海峡大桥。该桥全长2070m,45m等跨距连续PC梁,采用PZ公司研制、瑞士LOSINGER公司生产的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台湾省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量引进或制造了该类造桥机达40台。 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行研制成功的移动模架造桥机,在1998年成功投入使用于厦门海仓大桥东引桥1000t/42m单箱PC梁的施工;1999年京珠高速公路武汉打靶堤立交桥采用自行研制的1000t/2×30m型移动模架造桥机;2000年至2001年深圳通香港之东深供水改造工程采用自行研制的500t/24mU型渡槽移动模架造桥机;2002年丹拉高速公路磴口黄河桥采用自行研制的简易式1200t/50m型移动模架造桥机。这些实践提供了国内移动模架造桥机可靠的施工技术研究并总结了成熟的施工工法。 2、箱梁移动模架造桥机现浇施工 (1)箱梁施工方案的选定 根据桥型特点及自然条件状况,我们在选择施工方案时,主要对桥面上、下支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逐孔现浇箱梁施工方案作了认真的比较:两者的共同特点是逐孔向前法具有一次浇注量大、减少设备本身的拆装、移位频率,设备易于前移等优点,施工周期12~15天/孔。 ①桥面上支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主要优缺点 优点:施工时移动模架造桥机在已浇筑的混凝土梁上走行,操作简便,对桥梁下部结构无影响,在水域施工时优势较明显。 缺点:施工时混凝土梁上部活动空间有限;移动模架造桥机下导梁通过吊杆吊挂于主梁上,混凝土梁须预留多个孔洞以便吊杆穿过,增加了施工环节,对混凝土主梁结构预应力布置影响较大;由于在梁面上施工,移动模架造桥机所受风阻力较大,6级风以上结构限制走行,对施工工期影响较大。 ②桥面下支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主要优缺点 优点:施工时混凝土梁上部无遮拦,上部活动空间大;模板支承容易,拆装模板自动化程度高;对已浇注好的混凝土梁无影响;地面配合作业容易,风阻力小。 缺点:移动模架造桥机支腿支撑在承台上,预埋件量大,要求精度高,上水时对施工工期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采用桥面下支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逐孔现浇箱梁的施工方案比桥面上支承式方案要好,选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MZ1300t/50m型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该机施工周期能达到平均12天/孔。 (2)MZ1300t/50m型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该种机型除具有前面所述桥面下支承式移动模架造桥机的优缺点外,其最大的创新是采用自身转移支腿的结构模式,可节省现场辅助吊机的作业量,简化施工环节,减少施工投入,缩短施工周期。 ①移动模架造桥机结构 a、移动模架系统的组成 移动模架系统自下而上可分为前后支腿支承机构、移动平衡车、主梁、模架横移机构、外模架及外模板、内模等系统。 (a)前后支腿支承机构 前后支腿支承机构有前支腿和后支腿,每个支腿由墩身两侧支腿通过中间的连接梁连接而成,它起着将整机载荷和施工工作载荷传到承台的作用。每侧支腿支承机构由小车、轮箱、丁字梁、支腿、连接梁、垫块、液压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小车可吊挂支腿移位;轮箱的作用是使主梁滚动移位;丁字梁上部由托辊轮箱和支腿油缸,下部与支腿立柱连接;支腿立柱将全部施工荷载传至桥墩承台上;连接梁的作用是增加前支腿的稳定性;垫块主要用于支腿与承台预埋件的衔接过渡;支腿液压系统用于模架的整体升降。 (b)主梁 主梁结构由主承重钢箱梁及两端钢桁导梁组成,总长103米。一套移动模架造桥机系统由两组主梁组成,分设在混凝土箱梁两翼板的下方,是移动模架造桥机的主要承载结构。 单组承重钢箱梁分节段制造,节与节之间以高强螺栓及钢板相连,梁高3.2m,宽2.0m,腹板厚12mm,盖板厚36mm,下翼缘设50mm厚轨道板。箱梁内部设置纵向及横向加劲,以保证主梁腹板、盖板的局部稳定性。箱梁上部安装模架横移机构;箱梁下部设置纵移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