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氨酸综述
苏氨酸背景苏氨酸,学名为2-氨基-3-羟基丁酸。是一种含有一个醇式羟基的脂肪族α氨基酸。其中,L-苏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有两个不对称碳原子,具有4种异构体。是哺乳动物的必需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它是由Mecoy在1935年于纤维蛋白水解物之中分离和鉴定出来的。在人体和动物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中,苏氨酸是仅次于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的第4种氨基酸.苏氨酸在人和动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饲养业、食品业以及医疗业等方面。L-苏氨酸的生产方法有蛋白质水解法、化学合成法、直接发酵法和酶法。蛋白质水解法和化学合成法因其存在种种弊端,工业化生产中已经基本不再使用.酶法生产L-苏氨酸具有专一性高、产品单一、易于精制的特点,但所需酶难以获得,制约了酶法的应用。直接发酵法生产成本低、资源节约、环境污染小,是目前工业化生产L-苏氨酸的主要方式。自1935年Rose等首次从血纤蛋白中分离到苏氨酸以来,苏氨酸的生产已取得了很大进展。1950年代,日本的志村、植村2位教授采用添加前体物的方法发酵生产苏氨酸。国外从1960年代就有开始采用直接发酵法生产L-苏氨酸的报道。1970年代末,前苏联的研究者们运用基因工程菌规模生产。世界上主要的苏氨酸生产企业有日本味之素公司、德国德固赛公司、美国ADM公司、日本协合发酵工业公司等。国内从1982年才开始有L-苏氨酸产生菌选育的报道,黄和容等报道了以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为出发菌株选育苏氨酸产生菌,产量为13g/L。1986年,檀耀辉等报道以乳糖发酵短杆菌(Brevibacterium lactofermentum)的出发菌株,选育出1株L-苏氨酸产生菌,在适宜条件下发酵72h可产酸16/L。目前,国内外均采用基因工程菌进行生产,国外产酸水平为100 g/L左右,国内为80 g/L左右,糖酸转化率为30%-40%。大肠杆菌L-苏氨酸高产的菌株的构建和表达目前为止,大多数氨基酸生产菌株是通过随机诱变的方法发展提高的。这种经典的方法已成功的运用于其他氨基酸生产菌,但它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诱变而改变的基因是随机分布的,其中有些区域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没有直接关系,从而对细胞生理机能造成不必要的更改。通过高通量DNA测序使精确地识别改变的基因成为可能,但要理解它们对于细胞代谢和调控的影响仍然不容易。因此,很难进一步提高这些随机突变株的性能。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利用合理的代谢工程构建氨基酸生产菌株是首选。系统代谢工程就是将全基因代谢工程和系统生物学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基因发明的最新研究和利用计算机对其他组学技术已经分析可以帮助为我们在构建所需的高产菌株方面开启了一个新天地。Kwang Ho Lee[1]等人利用系统代谢工程去除了分别编码天冬氨酸激酶I和III的thrA和lysC基因和位于thrL的转录衰减现象。通过删除tdh和突变ilvA基因使苏氨酸不会被降解。删除metA和lysA基因可以合成更多苏氨酸生物合成所需的前体。通过转录组图谱结合计算机代谢流响应分析,确定了需要进一步进行构造的目的基因。最终得到的大肠杆菌菌株在分批发酵培养中的苏氨酸产量可高达0.393g/g,82.4 g/L。工业发酵中蔗糖是一种很具有前景的碳源,为了可以让往不能利用蔗糖的菌株利用蔗糖,就需要向中导入蔗糖利用的操纵子。Jeong Wook Lee[2]等人发现将M.succiniciproducens的β-呋喃果糖苷酶导入大肠杆菌K-12中最有利于蔗糖的利用。在胞外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然后被输送进入当场赶紧K-12。最后这个重组的菌株经过补料分批培养的L-苏氨酸产量高达51.1g/L.每克蔗糖可以产0.284gL-苏氨酸。张力[3]等人根据大肠杆菌L-苏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节机制和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可知,dapA基因是L-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一一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的编码基因.通过敲除dapA基因可以切断L-天冬氨酸向赖氨酸的合成支路,解除过量赖氨酸对天冬氨酸激酶的反馈抑制,增强L-苏氨酸合成途径中碳源的代谢流。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发酵48 h,重组菌株K12AdapA发酵液中积累的L-苏氨酸达3.71 g/L,是大肠杆菌 K12原始菌株的3倍。Kim, YH[4]等人通过将野生型的大肠杆菌菌株和突变后的高产菌株对比,发现参与L-苏氨酸生物合成的12种代谢相关的酶有明显的不同。在突变株中苹果酸脱氢酶提高了30倍多,而柠檬酸合成酶的合成则严重受到抑制,这样就可以抑制将草酰乙酸转化成柠檬酸,提高苹果酸氧化层草酰乙酸。草酰乙酸是苏氨酸合成的关键前体。同时,在突变株中,天冬氨酸激酶的合成也被抑制了,这样可以避免其将天冬氨酸降解成其他物质如延胡索酸等,同样的,苏氨酸脱氢酶的表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