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 Chapter 009 海岸带与浅海生态系统(一).pptVIP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 Chapter 009 海岸带与浅海生态系统(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 Chapter 009 海岸带与浅海生态系统(一)

沙滩的大型动物以多毛类、双壳类 和甲壳类动物占优势。 潮上带主要栖息一些甲壳类动物。 中、低潮区,软体动物中的蛤类常 占优势。 在低潮区,有各种类型的棘皮动物生活,包括海参和海胆等。 多种沙滩中的大型动物 3、大型动物 (macrofauna) 沙滩底栖生物组成(例) 第四节 红树林沼泽 一、什么是红树林 红树泛指一群生长于热带及 亚热带沿海潮间带泥质湿地 的乔木或灌木。 “红树林”这一名词并不是指 单一的分类类群植物,而是对一个景观的描述(红树林沼泽mangals)。代表一个生境类型。 全球有真红树植物20 科27 属70 种。我国的红树林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12 科16 属27种和1 个变种。 二、生境特征及红树的适应机制 (一)生境特征: 温度:分布中心年平均水温约为24~27℃。 底质:细质冲积土,pH值常在5以下。往往在河口附近。 地貌:多分布于隐蔽的堆积海岸。 盐度:红树生物都不同程度具有耐盐特性;不同种类有相应的分带模式。 潮汐:潮汐及潮差决定潮水淹没时间,的强烈作用。这个水交换过程可以 输出部分物质(包括有机碎屑、代谢废物),也可输入营养物质。 根系:环境是细泥、缺氧,根分布广而浅,生有表面根、支柱根或板状根、气生根等,有助于呼吸和抵抗风浪冲击的固着作用。 胎生: 种子在母树上即发芽,没有明显的休眠期。 旱生结构与抗盐适应:热带海岸云量大、气温高、海水盐度也高,生理干旱环境。 叶片的旱生结构(表皮组织有厚膜且角质化、厚革质); 叶片具高渗透压; 树皮富含丹宁(抗腐蚀性),幼苗表面的单宁可防止动物摄食; (二)适应机制 拒盐或泌盐适应:通过非代谢超滤作用从盐水中分离出淡水;通过盐腺系统将盐分分泌出叶片表面之外。 (二)适应机制(cont.) 不同种类适应盐度不同,在潮间带分布呈与海岸平行的3个带: (一)低潮积水带: (二)中潮带: (三)高潮带或特大高潮带: 从低潮带直至高潮带,海水影响减弱,底质盐度减小,红树种类因耐盐性差异分布于不同位置,形成一个演替序列。 三、红树林种类的演替特点 I II I II I II (C) (B) (A) 1 1 1 1 1 1 2 2 2 2 2 1 5 5 5 5 5 5 3 3 3 3 3 3 8 8 8 8 8 8 8 6 6 6 6 14 14 14 17 17 17 17 15 15 16 4 4 4 7 10 10 10 9 9 9 12 13 我国东南部红树林演替(例) 海南清澜港 广东雷州半岛 福建南部沿海 四、红树林群落的生产力与能流特点 群落结构 从总体上看,红树林生物群落由于生境较为严酷,生物多样性程度并不很高,但有的种类的数量和生物量却很高。 生产力 红树林沼泽对沿岸水域的净生产输出在350~500 gC/(m2·a),比近岸平均初级生产力高。 能流 碎屑食物链发挥关键作用(图9.13) 厦门大学精品课程之海洋生态学 厦门大学精品课程之海洋生态学 第九章 海岸带与浅海生态系统(一) 第一节 海岸带概述 一、海岸带与海岸湿地及其保护意义 (一)海岸带和海岸湿地的概念 海岸带(coastal zone) 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交界的狭窄过渡带。生态学上所指的海岸带包括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三部分 。 潮上带在特大潮或大风暴时才被海水淹没,潮间带每天有海水淹没和干露的周期,潮差大的潮间带,再分为高潮带、中潮带和低潮带。潮下带是低潮线下方完全被海水淹没的海区,其下限位于约10~20 m水深处。 我国在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中将海岸带划分为河口岸、淤泥质岸、基岩岸、红树林岸、砂砾质岸和珊瑚礁岸六种类型。 湿地(wetlands) “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域,包括低潮位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同时,还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海水水体。” (《湿地公约》) 湿地包括了湖泊、河流、沼泽(森林沼泽和草本沼泽)、滩地(河滩、湖滩和沿海滩涂)、盐湖、盐沼以及海岸带区域的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和河口等类型。我国有8片海岸湿地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参见表9.1和表9.2(p.208) (二)湿地的功能与保护意义 文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