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核黄素微生物发酵工艺
核黄素微生物发酵工艺
动医104班国梦婕
摘要:本文简介了核黄素的理化特性,概述了其在动物生长、饲料、疾病防治等方面的作用,重点介绍了微生物发酵产核黄素生产工艺的特点,工艺过程,设备,质量检测等内容,并展望了其发展。
关键词:核黄素;生产工艺;微生物;发酵
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2(VB2)B族维生素,1920 年被第一次发现,1931 年第一次从卵蛋白中分离出来,1935 年核黄素的化学结构被鉴定[1]。其辅酶形式是黄素单核苷酸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核黄素是自然界中存在广泛的一种氨基酸,是哺乳动物必需的一种营养物质。与其它的B族维生素相同,核黄素在动物体内的储存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每日由饮食提供。
1核黄素的分子结构及理化特性
1.1核黄素的分子结构
核黄素的分子式是C17H20O6N4,分子量为376.36。系统命名为7,8-二甲基-10-(1-D-核糖基)-异咯嗪。
1.2核黄素的理化特性
核黄素是一种黄色到橙黄色细针状晶体,微臭,微苦,是一个核糖醇侧链的异咯嗪的衍生物。其在常温下稳定,在278~282 ℃熔融并且分解(约在240 ℃时变色),并且不受氧气影响。核黄素微溶于水,在27.5 ℃下,溶解度为12 mg/100mL,核黄素水溶液呈黄色并有绿色荧光。其稍溶于乙醇、环已醇、苯甲醇、乙酸,不溶于乙醚、氯仿、丙酮和苯,可溶于氯化钠溶液,易溶于稀的氢氧化钠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容易溶解,在强酸溶液中稳定。耐热、耐氧化。光照及紫外照射引起不可逆的分解。
2核黄素的生物作用
核黄素是机体必需微量营养素之一,具有广泛的生理机能,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评价人体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六大指标之一。在生物体内,核黄素以黄素单核苷酸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形式存在,直接参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生物氧化作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因而核黄素在食品、饲料、医药工业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4]。
如果机体缺乏核黄素就会影响生物体正常的氧化作用, 引起物质代谢紊乱, 出现一系列的病症, 严重的将会导致死亡。如鸡的核黄素缺乏,就会导致其消化机能衰退,眼与皮肤抗抵力下降,从而使小鸡易患曲爪病,种鸡则会影响种蛋的孵化率。猪的核黄素缺乏,就会导致其生长迟缓,四肢僵硬,皮肤破裂,慢性腹泻,眼睛发炎等。因此,对于集约化养殖来说,核黄素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饲料营养成分。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核黄素,不仅能够满足畜禽生长和生产的需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3核黄素生产工艺
核黄素较早就实现了商业化生产。目前,国际生产核黄素的工艺方法主要有4种:植物抽提法、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以及半微生物发酵半化学合成法[4]。其中,微生物发酵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其生产核黄素具有设备简单、对环境无污染、成本低、生产周期短、产品纯度较高等优点,已经成为国内外工业生产核黄素的发展趋势。以下将对微生物发酵工艺进行介绍。
3.1微生物菌种
自然界中,可以代谢产生核黄素的微生物有很多,包括真菌(如酵母菌),细菌等,而应用于核黄素工业生产的菌种非常少。在微生物发酵法中,要提高核黄素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优良的菌种是必要条件之一[5]。常用的有棉病阿舒囊霉(Ashbya gossypii)、枯草芽孢杆菌(Bcillus subtilis)和阿舒假囊酵母(Eremothecium ashbyii)等(表1)[4]。
表1 核黄素工业生产中常用菌种
菌种名称 学名 分类地位 阿舒假囊酵母 Eremothecium ashbyii 酵母 Candida flareri 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酵母 棉病阿舒囊霉 Ashbya gossypii 霉菌 枯草芽孢杆菌 Bcillus subtilis 细菌
3.2生产过程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核黄素,采用三级发酵法。将在25℃培养成熟的核黄素产生菌的斜面孢子用无菌水制成孢子悬浮液,然后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培养(30℃,30~4030℃,160小时),得到核黄素发酵液。
培养菌种 → 发酵 → 提纯 → 干燥 → 检验包装 → 成品 图1 核黄素发酵生产主要工艺流程
3.2.1菌种的选取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的发展,核黄素生产菌将具备产量高、耗能低、产品纯度低等优点。姜小山等以阿舒假囊酵母为出发菌株,在合成培养基上诱变筛选得到了数株抗嘌呤拮抗物8-AG的突变株,进行传代和摇瓶发酵试验,发现核黄素的产量比出发菌株最高提高15.5%[6]。由此可见,利用基因工程等手段选取优良菌种,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
菌种 → 茄子瓶斜面 28℃
→
9d 茄子瓶斜面 28℃
→
3-4d 孢子悬浮液 → 种子罐 29-30℃
→
34-36h 发酵罐 2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名师课件.ppt VIP
- 网络服务业网络安全保障与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方案.doc VIP
- 2025年高中《通用技术》考试卷(含答案) .pdf VIP
- 堰水力计算水利工程.xls VIP
- 人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背诵提纲.docx VIP
- 2025 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 Python 编程挑战赛(个人赛)初中组决赛模拟试卷(一).docx VIP
- 一种推送滚轮.pdf VIP
- EPC项目:基于风险管控的质量体系构建与实施.docx VIP
- 4洗涤剂总活性物的测定.pdf VIP
-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