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冷QC化工艺降低系统阻力实现节能降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鼓冷QC化工艺降低系统阻力实现节能降耗

QC小组 成果材料 小组名称:焦化厂回收一车间鼓冷班QC小组 发表日期:二零零九年十一月 发表人:吴 峰 前 言 焦化厂回收一车间鼓冷班负责焦炉煤气的初步冷却和安全输送任务,输送煤气的主要设备是离心式煤气鼓风机。随着焦化厂产能的不断扩大,煤气输送任务逐渐加重,鼓风机的能力和功率不断加大,电耗大幅度提高。现在运行的两台煤气鼓风配用电机的功率分别为1600KW和1200KW,耗电量大,通过优化改造工艺,精细操作,节能降耗的潜力也是巨大的。 一、小组概况 1、小组简介 小组名称 莱钢股份公司焦化厂化产回收车间鼓冷班QC小组 小组登记号 LGJH43 成立时间 1985年元月 课题注册时间 2009年四月 TQC教育时间 全部获得TQC合格证 活动时间 1-2小时/次 活动次数 1-2次/月 TQC教育时间 60学时/人、年 小组荣誉 曾获省冶金公司一等奖,多次获总厂分厂一、二.三等奖 课题类型 攻关型 2、小组人员组成 姓名 小组职务 工作职务 学历 职称 小组职责 王树成 组长 主任 大学 工程师 宏观协调 葛东 副组长 技术员 大学 工程师 组织计划 吴宏斌 组员 技术员 大学 助理工程师 监督实施 孙晨曦 组员 技术员 大学 助理工程师 现场监控 陈贡超 组员 班长 高中 助理技师 现场协调 吴峰 组员 主司机 大专 化产技师 信息反馈 张衡 组员 主司机 中专 化产技师 系统分析 孙寿晓 组员 主司机 中专 系统分析 陈磊 组员 主司机 大专 数据总汇 郭海波 组员 工会组长 大专 系统分析 张莹瑛 组员 女工组长 中专 化产技师 记录 3、小组活动计划 活动日期 活动内容 2009年4月 选择课题,分析现状 2009年5月 查找原因 2009年6—10月 确定主因 制定对策 实施对策 效果检查 巩固措施 遗留问题,今后打算 二、课题选择 1、降本增效是目前莱钢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鼓冷工序的安全运行对焦炉的稳定、稳产高产和煤气的净化及产品收率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2、在煤气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系统阻力的变化是影响煤气鼓风机负荷能耗及外送能力的主要因素。 3、初冷器后至机前煤气管道系统阻力是影响风机安全运行、耗电量大的主要因素。 基于以上三方面原因:我们认为通过降低横管及初冷器后煤气管道阻力,实现系统阻力降低为﹤1Kpa以上,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所以我们(优化工艺、降低系统阻力,实现节能降耗)确定为本年度QC活动小组的功关课题。 三、现状分析 1、初冷器及初冷后煤气管道阻力大 2008年10月-2009年3月初冷器及初冷器后煤气管道系统阻力 图中可以看出,2008年10月到2009年3月机前系统的阻力平均达到2.58Kpa。 2、换热效率差 横管上段管程结垢,横管的换热系数降低,相应增加进水用量,但由于前期结垢严重,管程内空间过小水量加不上,导致出口温度过高,加重结垢,形成恶性循环。 3、冷却水质差 用蒸氨后废水经生化处理后废水加入循环水系统导致水中悬浮物多,造成横管管程内结垢或堵塞。 四、原因分析 1、由于水质差,横管初冷器上段冷却水管,管程结垢严重,使上段煤气温度温度冷却不下来,造成下段冷却负荷过大,出口煤气温度不能保证小于22℃。 2、由于上段煤气温度高,大部分萘在下段冷凝下来,循环油置换不及时,造成横管下段结垢,及出口煤气含萘过高。 3、初冷器后煤气管道安装不合理,在中间部位有一上坡,而且在此位置没有安装泄油管及上部氨水冲刷管使上坡处结萘,管道阻力大。(2.0Kpa以上) 4、由于焦油中含有游离碳且不易分离,使循环油补油时含有游离碳,造成初冷器喷头堵塞影响喷洒效果。 5、小组成员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鼓风机耗电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作关联图如下: 五、要因确定 小组成员对以上原因进行了细致分析,确定了导致煤气鼓风机耗电高的主要原因。 序号 原 因 是否要因? 1 操作水平低 责任心不强 否 2 初冷器出口煤气温度调节不及时 否 3 初冷器后煤气管道安装不合理,管道阻力大 是 4 初冷器循环油油质差,循环油补油含有游离碳, 造成初冷器喷头堵塞,易结萘 是 5 循环油置换不及时,横管下段结垢, 煤气出口含萘高 是 6 制度落实不到位 规程不完善 否 7 冷却水不稳定,水质差,横管上段冷却水管程结垢 是 8 煤气量不稳定 否 六、对策及实施 6.1对策: 根据以上要因,小组成员认真分析,分别制定了对策,如下表: 原 因 对 策 责任人 完成时间 工艺不合理 1、初冷器后煤气管道只有一根泄油管,直径太细(100㎜)容易堵且液体流不畅,在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