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训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文阅读训练)

训练精要 (一)差别 [德]布鲁德 克里斯蒂安森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 可是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却仍在原地踏步。对此他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 “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到现在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 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有40口袋土豆。 “价格是多少?” 布鲁诺又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来了价钱。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说。” 老板让人叫来了阿诺德,也叫他去集市上看看有什么卖的。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 ,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有40口袋,价钱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加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差不多了。他想这么更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1、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是 。 2、根据“两个同龄的年轻人”主要差别是什么? 布鲁诺: 。 阿诺德: 。 3、老板让布鲁诺心服口服所使用的方法是 。 4、从“生意经”出发,老板给两个年轻人不同的待遇,是否公正,为什么? 答: 。 (二)回馈的爱 你一定常听我谈起兰屿的风景,但我要告诉你:兰屿给印象最深的,不是山水,而是海边遇到的一家人! 那是一个傍晚,我在兰屿的海滩散步,看到一家人正蹲在地上整理刚网到的鱼,他们把鱼小心地分成4堆,也可以说是4种等级。 “为什么把鱼分开来摆呢?”我当时好奇地问。 男人用生硬的国语,指着最好的一堆鱼说:“男人鱼!”又指着剩下的两堆:“女人鱼!小孩鱼!”最后指着那显然又少又差的鱼说:“老人鱼!老人吃的!” 15年了,那海边一家老小的画面,至今仍清晰地映在我的眼前,甚至可以说,深深烙在我的心上。 我常想:为什么那老人家要吃最差的东西,又为什么当时那老人家,竟抬起头来,对我一笑? 今天,我到朋友家做客,再一次遭到这震撼! 晚餐之后,我指着桌上的残羹剩菜,对主人客气地说:“您准备得太丰满了,剩下这些,多可惜!” 岂知主人才六七岁的小孩竟毫不考虑地搭起腔:“不可惜,奶奶吃的!” “我婆婆等下会出来吃!”女主人说,看见我十分惊讶,又解释:“她不喜欢一起吃,叫她吃好的,她还不高兴,只有剩下来的,她才吃,而且吃得高兴。” 孩子!现在我坐在桌前给你写信,想到今晚的那个画面,禁不住流下泪来!我要再一次问: 为什么? 为什么? 只因为老人家没有了生产力,就该吃剩的?该吃坏的吗? 只国为老人家“自愿”、“高兴”!我们就任她自生自灭吗? 相信你一定读过我在《点一盏心灯》里写的“爱吃鱼头”那篇文章。老人家临终前,几个朋友烧了她最爱吃的鱼头去。却听到老人瞒了十几年的秘密: “鱼头虽然好吃,我也吃了半辈子,却从来没有真正地爱吃过,只因为家里环境不好,丈夫孩子都爱吃鱼肉,只好装作爱吃鱼头。” 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故事中的老人家有幸在临终前说出心里的话,问题是这世上有多少为家庭牺牲的父母、尊长,就在晚辈的一句“她自己喜欢”的漠视下,慢慢凋零了? 是的!她们是在笑,因为自己的牺牲有了成果,而快乐地笑。 但晚辈看到那笑是不是也该笑呢? 还是应该自惭地哭?! 最近我为公视“中国文明的精神”进行评估,在读了一百多万字的专家论文后,印象最深的,竟然是论文里提到西方社会学家,于1937年起,在中国多年调查的结果: “不要以为 中国农村有许多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事实上几乎没有!主要的原因是农民寿命太短,平均在五十岁以下,活不到多代同堂的年龄,又因为贫穷而缺乏维持大家庭需要的财富。” 你能相信吗?这中国人常以为自古就盛行多代同堂的说法,竟然错了!那是“理想”,不是事实!

文档评论(0)

xjj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