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藜蒿主产区藜蒿经济效益及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
近年来,湖北省藜蒿种植面积发展迅速,种植总面积约6 670 hm2,其中武汉市蔡甸区藜蒿种植面积2 001 hm2,黄石市阳新县藜蒿种植面积1 334 hm2。为了全面了解该区域藜蒿种植的生产效益及产业中存在的问题,2016年我们赴武汉市蔡甸区侏儒街、永安街和黄石市阳新县兴国镇、白沙镇、陶港镇及浮屠镇等产区,采取随机抽样、入户调查和座谈了解等方式,对2015-2016年藜蒿种植模式、生产效益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分析如下。
1 茬口安排与种植模式
1.1 武汉市蔡甸区藜蒿茬口安排与种植模式
根据调查,武汉市蔡甸区藜蒿前茬作物有西瓜、甜瓜、莲藕和水稻等作物,已形成瓜―蒿、藕―蒿、稻―蒿等多种高效种植模式。藜蒿品种选用云南藜蒿,7月20日左右扦插,11月上中旬扣棚。8月底第1次采收,10月1日前后第2次采收,12月上中旬第3次采收,翌年2月中旬第4次采收,以后根据需要收获第5茬。
1.2 黄石市阳新县藜蒿茬口安排与种植模式
黄石市阳新县藜蒿前茬作物有甜瓜、毛豆和玉米等作物,已形成玉米―蒿、毛豆―蒿和甜瓜―蒿等高效种植模式。藜蒿品种选用大叶青,7月中下旬扦插,11月中下旬刈茬,12月上旬覆盖棚膜,春节前采收上市,一般采收1~2茬。
2 生产效益
2.1 武汉市蔡甸区藜蒿种植的产量及效益
藜蒿第1茬产量600 kg/667 m2,价格5.4元/kg;第2茬产量900 kg/667 m2,价格3.4元/kg;第3茬(盖膜采收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产量
1 100 kg/667 m2,价格11.0元/kg;第4茬产量
1 000 kg/667 m2,价格5.6元/kg。全年藜蒿生产总产量3 600 kg/667 m2,总产值24 000元/667 m2。扣除平均每667 m2投入生产成本7 220元(整地120元,清沟180元,种苗350元,肥料2 400元,农药
1 200元,钢棚折旧400元/年,棚膜折旧650元/年,藜蒿采收人工1 920元),平均每667 m2纯收入
16 780元。从调查结果看,第3茬采收的藜蒿价格最高,效益好。分析其原因,一是此期气温较低,藜蒿品?|较好;二是露地藜蒿还没上市,导致保护地藜蒿受宠。
2.2 黄石市阳新县藜蒿种植的产量及效益
藜蒿产量1 500 kg/667 m2,平均按6.0元/kg计算,总产值9 000元/667 m2。扣除平均每667 m2投入生产成本3 000元(肥料600元,农膜500元,搭拱棚用的竹子400元,藜蒿采收等人工费用1 500元),平均每667 m2纯收入6 000元。
3 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1 品种相对单一
目前湖北省藜蒿种植品种比较单一,以云南藜蒿、大叶青等白绿梗或绿梗藜蒿为主,很少有种植红梗藜蒿,市面上有少量野生红梗藜蒿销售,价格较高。相比较而言,红梗藜蒿的香味最浓,大叶青的香味次之,云南藜蒿的香味较淡。云南藜蒿的抗性也最差,极易感染病虫害。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现保存有丰富的藜蒿种质资源,有红梗、青梗和白绿梗不同类型,有芳香气味浓郁且独特的资源,有地上茎高产的品种资源,有地下茎高产的品种资源,下一步我们可以开展芳香味浓郁品种、地上茎高产品种以及地下茎高产品种的选育工作。
3.2 轻简化技术问题
目前,藜蒿生产成本主要为扦插繁殖、采收以及去叶3个方面的人工成本。如何实现藜蒿扦插、采收以及去叶机械化,已成为一大难题。农业生产、科研单位与农业机械化研究单位应加强紧密合作,研发藜蒿扦插、采收及去叶的机械,以减少人力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设想,如果实现藜蒿扦插、采收以及去叶机械化,每667 m2将减少生产成本
1 300元左右,则相当于每667 m2增收1 300元。
3.3 土壤酸化及连作障碍问题
藜蒿的需肥量大,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严重,土地利用率不高。目前的主要做法包括:石灰消毒,每667 m2施生石灰40~50 kg;每667 m2施生物有机肥500 kg;实行水旱轮作,可有效改良土壤,如早藕―藜蒿、早稻―藜蒿轮作等。
3.4 产品保鲜贮藏及深加工问题
近年来,随着藜蒿种植面积的迅猛发展,应进行藜蒿的保鲜贮藏及深加工,以充分利用资源,增加产品附加值,加长加粗产业链,带动产业升级。
藜蒿地上嫩茎在冬季自然条件下可贮藏1周左右,如何延长其保鲜期,目前还是一片空白。在深加工方面,可以利用其叶片制作藜蒿茶以及藜蒿面条等;另外藜蒿茎叶含有一种杀虫成分,可以开发利用藜蒿植物源的杀虫剂;也可以制作发酵饮料。
3.5 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