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2003-2012年北京市城市化发展变化.docx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二〇一三浅谈2003-2012年北京市城市化发展变化     洪晨   同济大学交通规划设计与管理   【摘要】城镇化(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的重要现象,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已经成为历史的趋势,我国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我国各城市的城镇化进程,结合我国国情,预测城镇化趋势及水平对指导城市规划与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北京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起源于西周的蓟国,初建于隋唐,兴盛于辽金元,大兴于明清,民国变得衰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的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经由最初的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起步阶段,到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缓慢发展阶段,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郊区开始进入城市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同时,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产业和功能开始向郊区扩散,并逐渐使郊区的城镇化进程与北京的大城市郊区化进程合流,深刻地影响着郊区的现代化进程,也使北京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很多不同于一般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典型特征和特殊规律。只有把握好这些特征和特殊规律,才能为最终突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和体制,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做好准备。北京市2003-2012年常住人口统计以下是节选的北京市2003-2012年常住人口调查统计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从图中我们可以比较直观看到近十年来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在逐年递增,并且常住外来人口的数量同样呈上升趋势。北京市常住人口(2003-2012年)         年 份常 住 按性别分按城乡分常 住常 住人 口常住外来人口人 口人 口(万人)男女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4307.6761.2695.21151.3305.15.065.1520041492.7329.8779.9712.81187.2305.56.135.3920051538.0357.3778.7759.31286.1251.96.295.2020061601.0403.4817.6783.41350.2250.86.224.9420071676.0462.7850.8825.21416.2259.88.164.8320081771.0541.1900.2870.81503.6267.47.894.5920091860.0614.2949.8910.21581.1278.97.664.3320101961.9704.71013.0948.91686.4275.57.274.2920112018.6742.21040.7977.91740.7277.98.294.2720122069.3773.81068.11001.21783.7285.69.054.31          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信息。第一张图是对比北京市常住总人口与外来常住人口的折线图(人口单位:万)从图中不难发现,外来人口与总人口不断增多,并且增长的速度基本保持平行。北京的外来常住人口属于非农业人口,大多数本来应该是在家乡从事农业生产行业,因此北京市人口职业的转变也是非常明显。二.北京市产业结构的转变2003年北京从第一产业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约7万人,郊区非农产业发展迅速,超过64%的人口从事二、三产业,二、三产业增加值占郊区生产总值的88.4%。随着北京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降低了2.56%和35.33%,一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降低了19.43%和7.95%;第三产业超常发展,其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比重分别提高了37.89%、27.39%,第三产业增长率比城市化增长率高出13.77%。与钱纳里模型相比北京第一产业比重已大幅降低,第三产业超常发展,而且第二产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比在绝大部分年份均大于8,到2003年非农产业增加值(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7.39%。再看看经过十年的发展,2011年和2012年北京产业结构的变化 下表是2011年和2012年北京市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一产业增加值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第一产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年一产业增加值(亿元)136.27150.2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3,752.484,059.27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12,363.1813,669.93 从饼图中我们可以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