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免疫学的
学时:12; 传染与免疫是微生物生态学的深化与发展,主要探讨病原菌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 免疫(Immunity)或免疫力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的一种生理防御机制。 ;一、传染与传染病 ;一、传染与传染病 ; 传染(Infection)是指病原菌通过一定途径侵入到寄主的特定部位生长、繁殖,并破坏其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引起寄主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的过程。;二、影响传染的因素 ;1、毒力(virulence);(1)侵袭力(invastiveness) ; 外毒素(exotoxin):是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主要由革兰氏阳性细菌产生。致病细菌产生的外毒素都是蛋白质。;2、侵入的病原菌数量 ;(二)寄主的免疫力 ; 寄主的免疫力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 ;(三)环境因素 ;三、传染的结局 ; 凡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病原菌的天生抵抗力,称为非特异性免疫或先天免疫。 ;一、屏障结构 ;一、屏障结构 ;(3)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 ;2、屏障结构 ;二、细胞因素 ;白细胞;白细胞的种类及其特点;2、嗜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3、巨噬细胞的功能;4、自然杀伤细胞;三、炎症反应 ;四、体液因素 ;1、补体(Complement);2、干扰素(Interferon,IFN);3、溶菌酶(Lysozyme);一、特异性免疫的类型 ; 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是机体受到病原菌或异物刺激后产生的对该物质的特殊免疫力。由于是后天获得的,不能遗传给后代,又称为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1、自动免疫 ;2、被动免疫 ;特异性免疫;二、免疫系统和免疫器官 ; 免疫器官按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大类。二者通过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相互联系。;三、免疫细胞及其作用; 免疫活性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人的胚胎期,干细胞最早于第2周出现在卵黄囊的血岛内,第4周时出现在肝脏中,5个月时骨髓开始造血,出生后,骨髓成为干细胞的主要来源,成人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红骨髓、脾脏和淋巴结中。 ;1、T细胞;(1)T细胞的分化发育;(2)T细胞的表面标志 ;②表面抗原;③粘附分子;(3)T细胞的分群;2、B细胞;(2)B细胞的表面标志 ;Fc受体 多数B细胞表达IgG Fc受体Ⅱ,可与免疫复合物中IgG Fc段结合,有利于B细胞捕获和结合抗原。;②B细胞的表面抗原 ;(3) B细胞的亚群和功能 ;3、其他淋巴细胞;4、抗原提呈细胞;(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四、免疫分子及其作用 ;1、抗原的特性; 抗原物质上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应答并与其产物发生特异反应的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Antigen determinant),也称表位(Epitope)。;2、免疫原性的物质基础;3、半抗原;4、细菌抗原;5、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共同抗原的生物学意义:;6、 抗原的分类;抗原的分类;(二)其他免疫刺激剂;(2)佐剂的作用机制;2、有丝分裂原;(三)免疫球蛋白; 作为免疫球蛋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2、Ig的基本结构;(1)重链和轻链;(2)可变区和恒定区;(3)功能区;(4)绞链区;(5)J链和分泌片;(6)水解片段;3、免疫球蛋白的种类;4、免疫球蛋白的功能;5、产生抗体的细胞;第四节 免疫应答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免疫应答异常; 免疫应答过程可分为感应、增殖与分化和效应三个阶段。;1、感应阶段; 根据参与的免疫活性细胞的种类及功能的不同,免疫应答分为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两种不同类型。;1、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未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称为初始T细???,其表面的T细胞抗原受体在特异性识别APC提呈的抗原肽时,须同时识别与抗原肽形成复合物的MHC分子,称为T细胞双识别。该特性称为MHC限制性。;(2)T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3)T细胞应答的免疫效应;2、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2) B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3) 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4) B细胞应答的免疫效应;五、免疫应答的调节;免疫调节;4、独特网络调节 ;六、抗原提呈 ; 抗原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对于不同的抗原,抗原提呈的途径不同。;七、免疫耐受 ;1、免疫耐受的诱导条件和形成机制;(2) 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 Nossal的B细胞克隆流产学说:骨髓B细胞发育早期,若前B细胞在发育成B细胞前接触抗原,则B细胞发育终止,导致B细胞中枢耐受。后来,Vitetta对这一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复合材料的特性与应用》课件.ppt
- 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2024)解读.pptx
- 保险异议处理拒绝处理ppt保险异议处理.ppt VIP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数学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docx VIP
- 设计和开发过程控制培训.pptx VIP
- 2019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_25页_4mb.pdf VIP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docx
-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培训课件.pptx VIP
- 各专业文件准备目录--内分泌科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 SOP.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