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动机和人格因素研究分析.doc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动机和人格因素研究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动机和人格因素研究分析

论文编号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人格因素研究分析 内容提要:300-500字 本研究基于对文献资料和个别访谈的总结,对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成瘾状况与人格因素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表明: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比例大约为6.19%;大学网络成瘾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易成瘾;根据《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大学生网络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乐群性、独立性、孤独性、抑郁性、自律性、幻想性和攻击性等因素上差异显著。 导言 多种研究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产生与其人格因素有相当密切的联系:人格因素是影响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相关资料数据来看,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在多项人格因素上都有差异,这些因素可能是网络成瘾的内在因素。 通过研究与网络成瘾大学生相关的人格因素,及这些人格因素与网络成瘾的交互作用,我们可以发掘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深层因素,对预防和治疗大学生网络成瘾有决定性意义。 2 网络成瘾动机分析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心理障碍(Internet Addictive Disorder,简称IAD), 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Kraut等人发现过度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增加,并会导致社会卷入的减少与幸福感降低。Turkle也发现青少年网上交友过多将导致社会孤立和社会焦虑。Nathan在他的研究中发现网络成瘾者表现出显著的抑郁,有轻度的躁狂,并且花大量时间在网上。国内的尹承德、邱建国认为性格偏内向的人更容易产生网络成瘾,而周爱保在用大五人格问卷进行研究时则发现外倾性与网络成瘾成零相关。 虽然现在网络成瘾随着网络的普及日趋低龄化,大学生在网络成瘾患者中的比例也日益下降,但是大学生网络成瘾依然是大学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据调查,目前大学生网络成瘾比例大约为6%-10%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进行预防和治疗,抵制网络成瘾,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具有难以衡量的重要意义。 对网络成瘾的发生机制有很多种解释,其中Young认为由于网络的匿名性(Anonymity)、便利性(Convenience)和逃避行(Escape)这三种特点是造成网络成瘾行为的主要因素,他的这个理论称之为AEC模型。而通过对资料,新闻和身边大学生的调查询问,我认为,对现实生活的不适应甚至不满和网络的平等性、即时性、匿名性是网络成瘾的主要外因。 而“失补偿”假说对于网络成瘾的解释为:上网行为是青少年心理发育受阻时的补偿表现。如形成“建设性补偿”则完成补偿、恢复常态发展,这也就是正常上网行为;如形成“病理性补偿”则引起失补偿、导致发展偏差或中断、这就是网络成瘾行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说则认为,青春期的大学生,面临着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危机,是心理冲突和矛盾的高发期。此阶段的大学生对于“我是谁,我应该是谁”存在着迷茫和期盼,在网上他们以理想的自我形象出现,在网里隐藏现实的过失与缺陷,按照他们所希望的形象与网友交流、互动,达到理想自我境界,进而造成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 也有国内学者认为,大学生网络成瘾综合症的产生与其人格因素有相当密切的联系:人格因素是影响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追踪到历史的资料来看,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在多项人格因素上都有差异,这些因素可能是网络成瘾的内在因素。 3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人格因素研究分析 通过各种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调查,不难发现大学生网络成瘾中存在一些共性,大学网络成瘾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易成瘾;网络成瘾的学生与非成瘾学生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中的乐群性、独立性、抑郁性、幻想性和攻击性等因素上差异显著。与非成瘾学生相比,成瘾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成瘾学生可能更经常体验到孤独、焦虑和不满,并且在生活中较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3.1网络成瘾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网络成瘾的比例显著高于女生。 对于网络成瘾存在的性别差异,根据性别差异的人格因素方面来说:一方面,男生相比女生来说乐群性较差,男生在遇到心理冲突和困惑时,多不愿和父母、同伴倾诉,与女生相比相对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更易到网络寻找支持进而导致成瘾。另一方面,男生实验性较强,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各种网络技巧技能,更容易成为网游高手乃至黑客,而女生往往把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媒介。 3.2 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大学生在乐群性独立性上的差异分析 换而言之,网络成瘾与个体的心理特征如社交障碍、孤独倾向等因素相关,IAD者往往具有孤独感、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等人格特点。网络作为一种非传统的交流媒介,使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良好交流或者难以自我实现的大学生获得了现实生活难以提供的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