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气地球化学论文资工901班张喜
《油气地球化学》课程考察报告
题 目: 油气的无机成因与有机成因的博弈历程
姓 名 张喜
所在学院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专业班级 资源勘查工程60901班
学 号 200960564
序 号 35
指导教师 曾艳涛、徐耀辉
日 期 2011 年 11 月 11 日
油气的无机成因与有机成因的博弈历程
张喜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
【摘要】:油气成因理论是当今科学前沿的重大课题之。油气成因可归结为两大派, 即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 其争论的焦点是油气存在的地球化学条件或据。无机成因油气指油气的组成元素是非生物源其形成与生物作用无关而是化学作用的结果。有机成因是指油气由地史中动植物的遗体转化而来。无机说或非生物说则认为,油气生成自深部地幔源,是由无机物质合成的,并无生油岩参加,与分散有机质的生成作用也无关。有机说或沉积一运移说认为,岩石中的分散有机质在一定的深度和温度条件下,会生成分散状的微石油颗粒,推测,在初次运移过程中,这些微石油颗粒从生油母岩向储集层运移,在二次运移中烃类便聚集成藏。但是,我们始终坚信,科学源于实践,在不久的将来,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关键字 油气成因理论;无机成因;有机成因;地球化学;聚集成藏
1 油气无机成因说
地幔和地核中有大量的碳和氢,学者们提出了不同地质背景下无机成因烃类来源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Gold 氏的地幔脱气理论和费 -托地质合成理论。大量的事实证明了无机成因油气的存在。对各类天然气成因来源的判别多采用碳同位素和稀有气体同位素;而对无机成因油多从铅、 锶、 钕同位素和重金属元素亲石元素、 正烷烃结构等旁证了原油地球深部来源的可能性。在板块运动产生的综合动力场作用下, 以 CO和H2O 为主要成分的流体在深部油气的无机合成、 运移和富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机成因油气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有助于缓解我国油气产储的矛盾。
1.1 科学依据
1.地球内部富有氢
地幔和地核中有大量的碳和氢: Fe -Ni 组成的地核是碳的重要储集场所( Spera, 1987)。地幔中也含有较多的碳( Trull, 1993)。同时, 地核中熔解了大量的氢, 并不断释放出来( Bai, 1994)。通过实验Bai, 1994)认为地幔中的橄榄石、 辉石、 石榴子石等可能是重要的氢储存物。据统计, 每一立方米地幔物质包含有 180 kg 的 H2O 和 15 kg 的 CO2。2O 和CO2 正是C 和H的来源,它们的体积完全足以组成无限数量的烃流。张恺从宇宙、 天文学角度,通过宇宙元素合成理论( B2FH 理论)、 天文学家对木星的新认识、 室内试验间接讨论地球内部氢的丰度,以及氢存在的相态,认为地球内部富有氢。
2. 无机成因烃类的来源
无机成因烃类的来源:地球原始大气中含有大量甲烷( Gold 等, 1982) 。当地球开始凝聚时, 原始大气中的甲烷作为“化石”被“吸收”保留在上地幔和地壳深部,再通过断裂、 火山活动或地壳运动等地球脱气作用释放出来。因而T’Gold认为, 大陆板块边缘褶皱带、 大型地壳裂谷、 地震活动带、 活火山或死火山附近, 以及已查明富集油气的线形带的外延部位均是产出油气概率极高的地区。
前苏联学者卡罗斯、 萨尔基索夫等( 1986) 根据大量反射波、 折射波、 转换波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地壳结晶基底非层状特征的新概念模型。尔后, B.C.沃里沃夫斯基提出了陆壳岩浆潜入式增长的超基性蛇纹岩底辟说。他们认为, 地幔脱气生成的CO、 CO2、 H2 沿玄武岩的破裂带上升到超基性的蛇纹岩带,发生了费 -托合成反应。合成的烃类伴随着岩浆活动(如火山喷发) 沿花岗岩缺失的通道上升,并运移到储集层形成油气藏。B.C. 沃里沃夫斯基研究了上述陆壳结构与含油气盆地的关系,指出凡花岗岩缺失的盆地,均可能蕴藏有巨大的油气资源。
PSzatmari有关板块构造地质背景下的费 -托合成理论指出,超铁镁岩的蛇纹石化及其逆反应脱蛇纹石化均是氢的地质来源,蛇纹石化导致与其共生的碳酸盐矿物( 如白云石与菱镁矿)可能部分或完全离解脱碳, 生成CO2 ; CO2 和H2 在铁硅酸盐、 赤铁矿、 磁铁矿等作催化剂情况下, 在俯冲板块的接触带、 蛇绿岩推覆体、 裂谷作用所薄化的地壳中合成烃类。这种俯冲沉积岩含大量碳酸盐,蛇绿岩则俯冲到陆架碳酸盐之上。俯冲碳酸盐沉积物中所排出的水和脱碳作用生成的CO2 ,沿着上覆的地幔岩石圈与蛇绿岩的底面上升,为蛇纹石化、 CO2、 H2O的还原及烃类的合成创造了良好条件。此类大型推覆体本身的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橡胶制品加工业职业危害和预防.doc
- 欧洲轮胎法规及GTR分析.doc
- 武汉城市生态空间体系构建与保护对策研究.docx
- 武汉大学《水电站》模拟试题.docx
- 模板称重计算.doc
-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CRTSⅢ型轨道板运输及现场存放方案.doc
-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第三章.doc
- 武汉大学樱花节噪声测量方案.doc
- 武汉市老年读者图书阅读和消费市场状况调查分析.doc
- 残积物是基岩经风作用残留的产物.doc
- 2-红河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6.锡通项目2018年下半年工作会汇报材料(2018.7.9).docx
- 2018道路工程知识点汇总(新版).docx
- 附件3:月度生产例会安全汇报资料-站台门项目部.docx
- 附件2:广东建工集团2018年度科技成果汇总表.DOC
- 马武停车区、三汇停车区停车位管理系统,0#台账缺量.doc
- 攀成钢委办发〔2015〕19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与追究办法).doc
- 1-红河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复核评分表(2022年修改版).docx
-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分公司项目经济合同结算管理办法(修订).doc
- 厂站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