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教案_0.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毁》教案_0

《原毁》教案 《原毁》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古句式句法及言词汇等 2 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的思想内容,认识滋生“毁”的根及其危害; 2、根据本,了解“原”这类论辩体的基本特点; 3、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对比的说理方法。 时安排:两时 第一时 一、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学家,哲学家,古运动倡导者。 韩昌黎:河北省昌黎的韩氏是望族。韩公:死后谥“”。韩吏部:最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散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古运动 : 以复古为名的风改革运动。和柳宗元一起提出“以载道”“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风。把体从六朝以浮艳的骈中解放出,奠定了唐宋实用散的基础。苏轼因此称他“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释题: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作者是有感而发:安史之乱后,唐朝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私,而由于上层统治者求全责备,下层地主阶层很难登上政治舞台,即使得官,也“动而得谤”,屡遭排挤。面对这样的现实,韩愈写下此,希望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三、结构层次: 第一段,先提出古之君子待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的原则。然后分三层论述。 第一层先总论责己、待人的正确原则及其效果。责己“重以周”,所以自己不懒惰松懈;待人“轻以约”,所以别人乐于做好事,从于己、于人都有好处这一结果,肯定了古之君子立身处世的可贵精神。 第二层,举例论证。古代的君子以圣人舜和周公为榜样,在比较中揣摩舜和周公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去掉自身不如舜、周公的地方,保持、发扬接近圣人的优点。指出要采取“责”“求”“去”“就”等具体行动。最后以反问句“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作结。 第三层,着重谈宽于待人。先从横的方面论对别人的宽厚:“取其一不责其二”,再从纵的方面说明古之君子“待人也轻以约”:“即其新不究其旧”。又写到古之君子只怕别人得不到为善益处的焦虑心情:“恐恐然惟惺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第一段先树起正面的楷模,说明要根除诽谤之滋生,要向古之君子学习,待己、待人分别采取“重以周”、“轻以约”的正确态度,也为下破题作了铺垫。 (板)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其责己也重以周:高标准、严要求 其待人也轻以约:低标准、不苛求、与人为善 第二段,写今之君子责人详,待己廉,与古之君子相反。 本段可分三层: 第一层先提出观点:“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作为古之君子的对立面,今之君子由于采取了责人待己的错误做法,所以于人、于己都不利。 第二层谈待己“廉”,自己没有优点,没有本领,却自我满足,自欺欺人。 第三层谈“责人详”,即对别人的优点和本领,视而不见或尽量贬低,以要求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 第二段开始破题,摆出了“毁”的具体表现,谴责了“今之君子”嫉善妒能的恶劣行径。 (板)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待己廉:低标准、无要求 责人详:高标准、苛责人、惧人闻达 (同第一段形成古今鲜明对比,揭示出当时毁谤成风的情况。) 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现实后果会是什么? 对人求全——压制人才 责己太宽——骄横自是 第二时 第三段,破题目中的“原”,推究“毁”的思想根。作者认为“毁”的思想根在于“怠”与“忌”。分三层论述。第一层先从道理上作理论性的概括:“怠”的结果自己不能进德修业,“忌”的结果害怕别人进德修业。第二层以破“忌”为主,作者用自身经历作例证,分析“忌”的心理及表现。第三层得出结论:“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由此引发感慨:读书人处于这样的环境,希望名誉光大,道德传扬,太难了! (板)本的中心论点?(用原回答) 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自己不求进步(不能修) 忌——害怕别人有进步(畏人修) 揭示不正之风的社会根及危害 第四段:阐明写作意图,把根绝毁谤提高到治国之道的高度认识。 作论的缘由 韩愈把希望寄托在“将有作于上者”,即统治集团中有所作为的领导者,要他们破除世俗的偏见,不以社会的毁誉取人。这表达了韩愈个人的愿望,也表达了以他为代表的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奋斗进取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愿望 五、主题 本从待人、对己两个方面,通过古、今“君子”的对比,指出他们的不同表现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