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_1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一、启发兴趣,引入
今天学习鲁迅先生散《藤野先生》。
这篇选自散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试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回忆儿童时期的生活。这一篇回忆青年时候东渡日本留学生活片断,写于一九二六年,写的是青年时候的事(一九○四年)。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和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任教的照片,使学生加深对“朝花夕拾”的理解。
这篇如作者自己说,“记忆中抄出”的。
二、检查质疑
1、请同学预习。
2、这篇散以什么为顺序记叙的?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不记叙的?以藤野先生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放在十九世纪初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写人、叙事, 把对藤野先生的深沉怀念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激紧密交织在一起,写作手法很出色。
3、以藤野先生为记叙中心,全可划分为几大部分?按地点说,第一部分写哪里?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东京所见所感;
仙台学医生活;
离开仙台以后(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三、讲读第一部分(第1至3自然段)
既然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为什么要写东京留学生的情况?“清国留学生”是怎样的情况呢?作者对此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1、朗读。
2、清国留学生腐败堕落,对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置若罔闻。 白天迷恋于观景看花,精心摆弄征民族压迫与封建统治的辫子;晚上醉心于学跳舞。
3、语言的感情色彩:
“无非”:作者满怀寻找救国救民道理的希望,离开自己的国土, 但东京所见与国内一样,他感到愤懑、厌恶。
“油光可鉴”、“实在标致极了”:鉴,镜子、照、 借鉴。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要求学生找出“标致”的同义词,体会“实在”、”极”的作用。
4、对东京的失望,对新鲜环境的追求。从清国留学生的情况入笔,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为下的展开在思想和结构上作了铺垫。
四、讲读第二部分(第4至第35自然段)
1、第二部分是的主体,着重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可是又未立刻下笔,而是先写赴仙台途中见闻和初至仙台的情况,这是为什么?
朗读第二部分中第4、5自然段。
“水户”的牢记表明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日暮里”照“本证”说,原因不知。无可靠的旁证,不能臆断,做学问要严谨。考证事物首先求“本证”,本证最说明问题。凭空推断与寄寓的含义是两码事。
以仙台的受优待表现日本人民对中国留学生的友谊与关心。(以下“爱国主义”对照)。
与主题不游离。由住宿不坏引出仙台医专教职员对他的关注,为藤野的出卖作铺垫。在层层铺垫之中表露出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在关心“我”的教职员中,最难忘的是“藤野先生”。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阅读第6节至第23节。
先看他的外貌,再说明抓住哪几事刻画他的思想性格。
外形,用白措手法,鲁迅惯用的手法,几笔勾勒,显示特征。
事:回忆的几事。 第一节;看“我”的讲义;指导画图,询问脚事。
思想、性格、作风:正直的学者:纯朴,生活节俭;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对鲁迅热情关怀,不倦教侮,待人诚恳,无民族偏见。在日本帝国主义恶浊空气泛滥的情况下,更突出藤野先生对中国人民的真诚友谊。
重点朗读15自然段,“讲义的情节饱含着一位日本学者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平凡中见深情。一个“添改”两颗“心”,心心相通。对这样的老师,鲁迅怎不尊敬和感激呢?
3、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赤诚以待,可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如何呢?作者满怀愤懑和内心的痛楚写下了这些片断。
第一事:受侮辱(翻检、讽刺、流言)。
第二事:受刺激(包围)。
作者对受侮辱这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表露了怎样的感情?(不是低能儿,关键在“弱”)反语、讽刺、揭露,一个热血沸腾很有抱负的青年怎么不愤慨?怎么承受得住这种耻辱?然而更使作用内心痛楚的事接连发生。这是一个怎样令人窒息、令人愤怒、难以言表的场面!影片里,中国人麻木落后,计堂上,受歧视、包围。民族自尊心受到践踏,热爱祖国的炽热感情如火一样要喷射,而这种自尊心,这种热情化作深思,化作对生活道路的抉择,弃医从了。这是生活道路上的转折点。(读注释)“刺耳”,不是对声音的反映,而是心灵的痛楚。实际上是“刺心”。
作者怎样写告别藤野先生的情景呢?着重写脸色,进一步表现他对中国学生的深切关怀。这一部分写在仙台医专学医的经过,忆藤野对他的关怀、教育、 帮助和师生间的情谊,以及作者思想的重大变化。
五、讲读第三部分(第36至第38自然段)
这一部分叙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有两点值得注意:
1、作者怀念、敬爱先生,不仅因为先生尽心尽力教,更由于有一颗为中国学术的伟大之心,故“时时”记起,说明师生友谊不寻常。
2、叙述先生对自己的深远影响,巧妙地再现先生音容笑貌,把旧事与时事结合起,表示继续战斗的决心,使这篇散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六、分析本的写作特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