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纳谏与止谤.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 .纳谏与止谤

纳 谏 与 止 谤 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 臧克家 作者简介 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省诸城县人,1905年生。1923年开始写诗,以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等名噪诗坛。抗日战争期间奔波于前线,写了大量歌颂抗战的诗篇,后主编《文讯月刊》,出版了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宝贝儿》《冬天》《生命的零度》等。解放后历任诗刊的主编和顾问,并参加文联和作协的领导工作,出版了许多诗集和散文集。他的大部分著作,收在《臧克家散文小说选》和六卷本《臧克家文集》里。他的诗多以农村题材的主,语言朴实,文字严谨。他的文章也有相同的特点。 解题: 词语补释一: 弥笃:更加淳厚。 笼络:用手段拉拢人。 气度:气魄和度量;气概。 天渊之别:像天上和深渊一样的差别。比喻差别极大。文中是说周厉王与齐威王对待进谏态度的根本不同。 借鉴: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 仗势凌人:依仗某种权势欺侮别人。 贻误: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 天网恢恢:天道像一个广阔的大网,作恶者逃不出这个网。文中指“四人帮”作恶多端,难逃正义的惩罚。 亵渎:轻慢;不尊敬。 词语补释二: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文中指暴君所加给的罪责无法摆脱。 美芹之献:?地位低微的人提出好的意见。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防止老百姓议论比防止河水泛滥还更严重。 道路以目: 在路上相遇,只是互相看看,心里有怨怒,可是什么话也不敢说。 土壅而川决:?无论怎样用土来阻塞,汹涌的河水还是冲破了障碍。文中用以形容周厉王“止谤”,终于遭到了崩溃覆灭的下场。 文过饰非:?掩饰过失、错误。 得意忘形:?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本文思路: 文章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 第二部分:(2~9自然段) 第三部分:(10~11自然段) 第四部分:(12~13自然段) 研究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感到格外亲切。 用了两个比喻“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六十年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提出所读文章,以扣副题并引起下文。 研究第二部分(1) 第二部分:(2~9自然段)借《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追古思今,加以对照。 可分两层: 第一层(2~6自然段)追述历史。 第二层(7~9自然段)联系现实。 研究第二部分(2) 第一层(2~6自然段)追述历史 2自然段:先提出大前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代帝王设置言官→帝王能听逆耳之言不多→但少数聪明者能从谏如流(唐太宗与魏征)→而齐威王与邹忌是最典型的圣君贤臣。论述过程先由因到果,再连续两次转折,最后举例推出邹忌和齐王。由具体到抽象,从一般规律到典型人物,不但显得自然,而且又突出了所谈人物的地位。 3自然段:?与上文提出的唐太宗与魏征和齐威王与邹忌相对照而写到因尽忠进谏而被挖心的比干和被放逐的屈原,说明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 4自然段:?赞佩齐威王纳谏的大智与风度。 5自然段:?用周厉王止谤因而垮台情况与之相对照。 6自然段:?指出两种态度两种结果。 通过追述历史,说明了纳谏的可贵和止谤的危害。 ~ 研究第二部分(3) 第二层(7~9自然段)联系现实。 7自然段:?指出历史是一面大镜子,大可借鉴。由古向今过渡,为引出本文的主旨创造条件。 8然段:?联想到现在有些领导同志怕听逆耳之言,甚至进行打击报复,也将难免垮台。 9自然段:?联想到“四人帮”以棒止谤,终被清算。 从两个方面联系现实与历史相对照,鲜明尖锐,发人深省。 研究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10~11自然段)写作者的具体感受。 10自然段:感受之一:?取得成果要双方合作,既要有敢谏的良臣,又要有能纳谏的明君。 11自然段:感受之二:?进谏也要讲究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并具体分析了邹忌进谏的巧妙方法和良好的效果。 本部分采用并列结构来阐述。 研究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 (12~13自然段)根据历史教训,向各级领导同志提出提出忠告。 12自然段:?联想,忠告各级领导同志学习齐威王的态度,也“悬赏纳谏”,以改进工作,推动四化前进。 13自然段:希望人们能付诸实际行动盍试为之。 本部分揭示文章题旨,水到渠成,令人信服,具有感召力。 全文结构研究 全文结构属递进式:? “重读”→古今对比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