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古诗词驻入学生心田.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课外古诗词驻入学生心田

让课外古诗词驻入学生心田摘 要: 中国古代诗词悠久,灿烂,其中课外古诗词也凝聚了中华民族古代的精华。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提高了朗读水平,陶冶了情操,受到了美的熏陶,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还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课外古诗词; 朗读; 审美能力; 想象力; 炼字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7-0131-01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由课内和课外两部分组成。课内古诗词老师重视,讲的细,讲的透,学生掌握得好,但课外古诗词的情况就不容乐观,因为诗的下面都有一段导读,其中包含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文的中心思想,名句的理解等,所以老师们普遍都讲的粗略、简单,学生理解的比较差。就拿我校本次初一期中考试的诗文默写来说吧“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答案是“思君不见下渝州”而很多同学将“州”写成了:“洲”,另外有《春夜洛城闻笛》赏析一题,问“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暗”如何理解,全年级能答上的同学不到1%,可见这是不重视课外古诗词所致。 初中三年,课外古诗词共有60首,每学期均为10首,这是一个不小的数量,而且近年来中考试题中经常会有课外古诗词的默写和赏析题,足见它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课外古诗词是古代人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学生了解古代情况,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重要依据。让课外古诗词驻入学生心田,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还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怎样让课外古诗词在学生中扎根、开花?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感悟能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朗读在课外古诗词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教会他们律师、绝句及汉乐府的基本读法,如律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绝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通过把握节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让学生明白:有的诗读的要高亢豪迈,有的诗读的要低沉婉转,这样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而且提高了感悟能力。 二、陶冶学生的情操 古典诗词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精髓,以其独特永恒的魅力吸引、陶冶、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古诗词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能产生非凡的影响。如《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如果在年轻时不努力学习的话,那么到了老年只能后悔而悲哀了,给人以很好的警醒作用。又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人们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要不断输入,才不会老化,它与我们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美的能力 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提供心灵的滋养。同时课外古诗词的学习,也正好落实《新课程标准》中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积累,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这首诗中眼前的景物只用了六个字来组成“幽篁”“深林”“明月”,人物的动作也有六个字组成“独坐”“弹琴”“长啸”。从表面来看,四句诗平平无奇,但却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就意境而言,使人感到这清幽绝俗的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空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融为一体,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淡中见高韵,它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学生通过这样的熏陶,从而培养了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四、激发学生想象力 因为诗歌是运用精炼和富有韵律的语言,通过联想、想象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的感受和愿望的。诗人艾青说“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诗人就无法在理想的天空飞翔”。诗人借助它浮想联翩,“笼天地形内,挫万物与笔端”(陆机《文赋》)。诗歌创作如此,学习诗歌也必须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品味作者的情怀。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中的“柳”不单指柳树,还有深意,可由“柳”“留”音,联想到“离别”。又如“愁”这种思绪,诗歌是怎样表现的呢?中国古典诗人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李煜将“愁”想象是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李清照则想象“愁”有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想象力得到了激发。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出画面,然后用图画来表达出诗意。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