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6-18世纪文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国文学史6-18世纪文学

法国的启蒙运动和文学 对《忏悔录》的评论: 他“不论善和恶”都同样坦诚写出,名为“忏悔”,但《忏悔录》实为对社会的控诉。他控诉社会的黑暗,并坦言自己因人性被扭曲而产生的诸多丑行。(抨击社会黑暗) 《忏悔录》充满了对“自我”的赞扬,描写“自我”同周围环境的冲突,这种对“自我”力量和智慧的赞扬,表现出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解放的反封建精神。(肯定自我的力量) 法国的启蒙运动和文学 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依丝》 形式:全书六个部分,小说情节从1732年到1745年,由163封信组成 主人公:圣普乐、朱丽、沃尔玛 主题:通过纯洁的爱情,建立美好的家庭,进而建立良好的社会 法国的启蒙运动和文学 首先,小说揭示了出自人性的自然爱情与封建等级偏见之间的冲突。卢梭提出了以真实自然情感为基础的婚姻理想与门当户对的阶级偏见为基础的封建婚姻对立,并对封建婚姻提出了抗议。 其次,作品在否定旧世界的同时,有意识地把朱丽、圣普乐描写成心灵纯洁、行为高尚的“新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爱美德”。它源自自然人性,自爱、自尊而又爱他人、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爱情都是以爱这种美德为灵魂的。 法国的启蒙运动和文学 第三,小说还有一个创作目标,那就是除了写理想的爱情和家庭,还写理想的社会。作品下半部,朱丽和沃尔玛从象征封建文明的贵族城堡迁至大自然中的克拉朗,躬耕垄亩,勤俭持家,善待他人,使这里充满友谊和快乐。这里实为理想社会的缩影或象征。 第四,作品尤其突出地体现出卢梭文艺创作所强调的歌颂大自然和突出人的纯洁感情的特点。主人公的活动背景被安排在风光明丽的日内瓦湖畔和阿尔卑斯山山麓,美丽的大自然景色首先在圣普乐、朱丽和克莱尔的笔下情景交融地展现出来。而他们纯洁而又丰富的感情也在大自然怀抱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国的启蒙文学 第四卷:智马国奇遇 ●水手哗变,船长被放逐到智马国 ●格列佛遭“耶胡”袭击,被“智马”所救 ●“智马”、“耶胡”和“有理性的耶胡” ●“智马”代表大会决定消灭“耶胡” ●格列佛回到英国,终身以马为伴 英国的启蒙文学 ●批判现实的《格列佛游记》 第一卷中所描绘的小人国的情景是当时大英帝国的缩影。当时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与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 Eg:小人国的国王用比赛绳技的方法选拔官员,为获得国王赏给的几根彩色丝线,官员不惜小丑似地做着可笑的表演。 第二卷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当时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Eg:格列佛长篇大论地向大人国国王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以及种种为国家为自己辨解的事,可是从大人国的眼光看来,英国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虚伪、背信弃义、残暴、愤怒、疯狂、仇恨、嫉妒、阴险和野心” 。 英国的启蒙文学 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时的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史学家等。 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连串问题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虚伪、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以及社会的不公。 Eg:“那里的耶胡认为,不管是用还是攒,钱都是越多越好,没有个够的时候。因为他们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被迫过着悲惨的生活……” 英国的启蒙文学 三. 感伤主义文学(The Sentimental School) 基本背景:工业革命的发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启蒙思想家认为资产阶级制度能够确保全体公民普遍幸福的启蒙理想几乎丧失殆尽。 小资产阶级作家的反应:面对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作家逐渐感到自己的生活和地位不稳。他们不满统治阶级的暴虐,却不理解社会变革的原因,于是萌发了伤感的情绪。 英国的启蒙文学 3. 小资产阶级作家的主张: 他们把理性社会看作现实矛盾的根源,对理性采取否定态度,转而崇尚感情。感伤主义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反拨,感伤主义作家主张用感情和仁爱代替理性作为批判工具,歌颂人的善良,同情下层人民的遭遇;同时,他们继承了启蒙传统,确信人的道德是可以完善的,主张用感情和仁爱作为武器向社会作劝善教育。 英国的启蒙文学 ●托马斯·格雷 (Thomas Grey, 1716-1771) 代表作: 《墓园挽歌》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1751) 特点: 常常以死亡、坟墓为创作题材,格调低沉,充满悲观失望的感伤情绪和神秘主义思想。 英国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