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浩然《新闻报》短评探析
李浩然《新闻报》短评探析摘要:李浩然,《新闻报》总编辑,主持《新闻报》笔政30年。《新闻报》,解放前沪上最有名的商业化大报之一,和《申报》齐名。本文集中考察了“五四运动”发生后李浩然撰写的新评,并将之和同时期的《申报》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从中看出对于李浩然这样一位近代职业报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作为。
关键词:五四运动 李浩然 《新闻报》 《申报》
李浩然,《新闻报》总编辑,主持《新闻报》笔政30年。《新闻报》,解放前沪上最有名的商业化大报之一,上世纪20年代前后,销量超过老牌大报《申报》,成为遍布上海大街小巷的“柜台报”。发生在90年前的“五四运动”,影响深远,是中国的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四精神更是成为贯穿整个20世纪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众多的关于五四时期新闻传播的研究中,常被提及的是诸如《新青年》《每周评论》《星期评论》等一些进步的革命报刊的论述,对于像《新闻报》这样资产阶级的商业化报刊,它们的言论经常被无意忽视,或是置若罔闻。但它们在“五四”这样特殊的历史时期,有着怎样的作为,对于李浩然这样一位将毕生心血倾注于报刊事业、评论事业的近代职业报人,对五四事件,又抱着怎样的态度,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李浩然,1887年出生于陕西西安府成阳县庇礼村(今陕西咸阳市渭城区正阳乡庇礼村)富绅之家,和著名报人张季鸾是同乡,幼年时又与张季鸾同学于关西大儒刘古愚。19世纪末留学日本。1910年,李浩然在上海协助于右任、宋教仁、邵力子、张季鸾、杨千里、沈缦云等人在上海租界创办《民立报》,开始步入新闻界。1911年5月,李浩然受聘进入《新闻报》,最先担任日文编辑。1913年开始担任《新闻报》总编辑,主其笔政,直至1941年年底上海租界沦陷后毅然去职。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任《新闻报》秘书一职。1947年,李浩然在搭乘电车上班途中遭遇车祸去世。
从时间上看,李浩然从1911年进入《新闻报》,一直到1947年逝世,在《新闻报》工作达36年之久,主持《新闻报》笔政则为30年。李浩然去世后,于右任为其所书墓碑是:“新闻记者李公浩然之墓。”诚然,“新闻记者”确实是对李浩然一生的最好评注。
李浩然除了主持《新闻报》编务外,还每天针对当日发生的时事撰写短评和时论,给我们留下了一批古朴清丽、可读性强和感染力大的评论文章。这些时论、短评,在当时有“北张(季鸾)南李(浩然)”之誉。在李浩然进入《新闻报》的第9个年头,发生了近代中国史上最为著名的五四事件,此时的李浩然担任《新闻报》主笔不过两年,面对这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作为当时沪上销量最大的报纸的主笔,李浩然在这一阶段撰写的新评,从文体、时间和内容上都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文体上:标题规范直观,开创短评新文体
民国初年,当很多报纸还在热衷于以长篇论说为号召时,《新闻报》就别出心裁地将长篇的社评改为“新评一”、“新评二”、“新评三”的短评,篇幅短小,文字简练,由此一来,不仅形式新颖,让读者耳目一新,内容也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深受民众的欢迎。五四事件发生时,李浩然以总编辑的身份,执笔每日的“新评一”,篇幅不过二三百字,但短小精悍,字字针砭时弊。如1919年5月6日的新评《示威活动》,全文虽只有184个字,但不仅明确指出当局“利令智昏,始终不悟”,告诫当政者“民不可欺”,更敏锐地看到“若以扬汤止沸为能,则事变所极”。
同一时期,陈景寒以“冷血”为署名负责《申报》的时评。单从标题上看,李浩然的新评标题更规整。多以四字或五字的形式出现,而冷血的时评标题就显得随意性,有时仅以一个字为标题,有时标题义多达八九个字。除了直观上的字数不同外,两者在选取以何为标题时,李浩然多以评说对象为题,例如1919年5月6日、7日发表的新评《示威活动》、《北京戒严》,读者可以从中一目了然地知道评说之内容。而《申报》的评说则更多地以作者的论点作为时评的标题,如5月7日的时评《解散大学之无识》,比起李浩然直观、朴实的标题,陈冷血的标题显得更有政论色彩。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跟“新申”两报不同的办报理念有关。《新闻报》是以“经济新闻”为立报之本,总经理汪汉溪经常向编辑部同仁表示:“上海人口以从事工商业者为最多,我们办报,首先应当适应工商界的需要。”而工商业者,多喜好用短时间获取更多的资讯,李浩然用规范、一目了然的标题正是应了这批受众的喜好。而《申报》是一家着重政治新闻的综合性日报,它的评论标题具有更浓厚的政论色彩也就不足为怪了。
时间上:当天事当天评,注重报纸评论的时效性
五四事件发生后,《新闻报》几乎以每天一篇短评的速度,尽力做到当天事当天评。针对6月1日发生在武汉的学生遭军警殴打的“六一惨案”,李浩然于当晚就撰写相关评论,读者在6月2日一早的《新闻报》上就能看到这篇新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