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雷竹在万年县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雷竹在万年县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摘要 通过在万年县退耕还林营造雷竹的引种和栽培实践,总结出在万年县种植雷竹的主要栽培措施和丰产经营技术,以为生产中种植雷竹提供参考。
关键词 雷竹;引种;栽培技术;江西万年
中图分类号 S79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210-02
万年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畔,乐安河下游,地理位置为北纬28°30′~28°54′,东经116°46′~117°15′,总面积11.35万hm2。全县水网稠密,纵横交错,境内有长江一级支流乐安河水系和信江水系。属亚热带委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7 ℃,年平均降雨量为1 766.9 mm,无霜期达261 d,有利于雷竹生产,现有林地面积7万hm2,用材林活立木蓄积量148万m3,毛竹560万根,森林覆盖率达64.2%。
雷竹(PhyIIostachys praecox)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是一种笋竹两用经济竹种,具有繁殖快、出笋早、发笋时间长、产量高、笋味鲜美、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深受人们的青睐。在我国浙江、福建等地广泛栽种。自2001年在万年县引种栽植以来,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现将雷竹在该县的种植表现及其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 引种表现
1.1 生长特性
雷竹性文雅,质脆弱,喜肥沃,怕积水,鞭细根少。3月初开始出笋,4月底结束,5月新竹生长,抽枝 展叶,6月开始地下鞭生长,8月开始笋芽分化,10—11月有部分秋笋出土。雷竹以1年为一个周期,年年出笋。在年平均温度15.3 ℃,年降水量1 400 mm以上的地区,生长良好,在出笋期与笋芽分化期要求充足的降水。雷竹能忍耐-13.1 ℃的低温,但大雪往往对雷竹造成很大的危害,主要是雷竹杆壁薄性脆,易遭雪压。雷竹要求疏松的砂质壤土,pH值微酸至中性。普通红壤与黄壤也适宜栽培。雷竹要求纯林栽培,集约经营,精细管理,不宜将其与高节竹等其他竹类混栽。近几年来,雷竹经常开花,大部分发生在新竹,其开花率可达20%,很少有种子。雷竹的竹笋产量一般为22.5~45.0 t/hm2。
1.2 产量和收益
雷竹笋一般长40 cm,单笋重达200 g左右。如2006年种植,1年后长笋,留新竹1 500株/hm2,产雷笋1 200 kg/hm2, 2008年留新竹2 250株/hm2,产雷笋21 t/hm2,按现在市场价14元/kg计算,产值达29.4万元/hm2,同时还可销售竹苗1 500~3 000株/hm2,效益相当可观。万年县于2004年前将雷竹作为退耕还林主推树种,现在已经将其作为一个林业主导产业来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发展雷竹0.25万hm2,主要分布在大源镇、湖云乡、石镇镇、齐埠乡等地。
2 引种栽培技术
2.1 园地选择
园地要求土层深厚疏松、湿润、肥沃、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坡度不超过15°、海拔250 m以下的山坡地、河边滩地滩涂地或房前屋后空地。在种植前要全面翻土,挖定植穴900~1 050个/hm2,种植穴规格为80 cm×50 cm×40 cm。同时进行劈草,清除树桩、杂竹根等[1]。
2.2 品种选择
雷竹有宽叶和细叶2个品种,生产中以细叶雷竹栽培较多。因为细叶雷竹出笋期比宽叶雷竹早,且产量高、笋口感甜嫩、经济效益好。
2.3 种植时间
一年四季均可栽植,以早春2月和秋冬季9—11月栽种为佳。
2.4 栽植
应选用一至二年生、没有病虫害、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胸径较粗、生长健壮、侧芽数量多且饱满的优良竹株作母竹。栽植前穴施与园土混合均匀的腐熟有机肥15~20 kg,然后填土10 cm,再把母竹放入穴中浅栽,注意使竹鞭平直舒展,然后将土分层压实,保持下紧上松,浇足定根水,覆草以防止水分蒸发[1-2]。雷竹栽植密度为750~1 200株/hm2。
2.5 栽植后管理
2.5.1 及时补植。造林当年及时补植枯死母竹。
2.5.2 除草松土。为促进竹笋生长,可通过除草松土,清除杂草对水肥的竞争,改善土壤性能。笋园每年须结合施肥进行除草松土2~3次,注竟近蔸浅、远蔸深[3]。5—6月第1次除草,深翻25 cm,挖去老竹鞭,注意保护新竹鞭和壮鞭;9—10月第2次除草。松土15 cm,翌年2—3月第3次除草浅锄。雷竹成林地每年要深翻1次,连续覆盖雷竹林,每隔3年要加土1次,加客土后再结合深翻将客土翻到下面。
2.5.3 覆盖雷竹林要及时去净覆盖物。每年2月底至3月底初及时用铁锄铲除不能利用的谷壳和稻草,堆到竹地边让其腐烂,或者晒干加土烧成焦泥灰土。不能将剩余覆盖物留在竹林,否则无法深翻,造成竹林表层不是土壤而是谷壳、稻草腐烂物,使竹林土壤变酸,土壤结构、N、P、K和微量元素比
文档评论(0)